湖南省汨羅市磊石鄉本是一個一窮二白不起眼的小鄉。但從2001年起,該鄉與泰格林紙集團合作造林后,實現了從窮到富,從不知名到知名的巨大轉變。這一步大的跨越,讓該鄉的財政收入、農民收入都奔向富裕。該鄉的新農村建設,還曾被中央媒體作為先進典型進行報道。該鄉的一把手說:“磊石鄉的成功轉型,脫貧致富,得益于與泰格林紙的合作造林”。
汨羅市磊石鄉是最早與泰格林紙合作造林的鄉鎮。泰格林紙集團董事長王祥戲稱磊石鄉的村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村民”。該鄉前瞻的眼光再加上敢闖敢干的作風,的確成就了一條雙贏的好路子。
磊石鄉提供了一份磊石鄉與鄰近的中洲鄉對比的幾組數據,磊石鄉全鄉人口4.48萬人,面積1.8萬多畝,2001年底引進泰格集團林紙營造速生林,造林面積6696畝;2001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2700元,鄉財政收入150萬元;2005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3780元,鄉財政收入300萬元。中洲鄉人口3萬多人,面積5萬多畝。中洲鄉沒有與泰格林紙合作造林,2001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1400元,2005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2060元。
幾組簡單數字的對比,清晰反應出泰格林紙與磊石鄉合作造林給該鄉帶來的巨大收益。在該鄉一馬平川的灘地上,第一批栽下的速生楊,經過5年時間的拔節生長,最大胸徑達到20cm,平均胸徑達16cm。泰格林紙的原料林建設,使這片荒蕪的湖灘變成了綠洲,變成了企業和農民雙贏的“綠色銀行”。
磊石鄉副鄉長黃偉見激情洋溢地說:“合作造林的農民每年除了得到泰格林紙提供的土地租金外,農民可以聘護林員,林地建設需要修路、開溝、疏浚溝渠、栽種、施肥、撫育、管護、采伐、制材、短運等大量的密集型勞動,很多農民通過積極參與造林獲得額外頗豐的收入。另外,當地農民也可以在林地里另開生財之道,楊樹裁下初期可以在林地里進行套種生姜、南瓜、油菜、冬小麥等經濟作物,后期可以在林地里套養雞、鴨、鵝、羊等,成就一條奔小康的新路子”。
據磊石鄉政府初步統計,與泰格林紙合作的農民,由以前的每畝地年純收入200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37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