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造紙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舉世矚目。據中國造紙協會發表的《中國造紙工業2004年度報告》中統計資料,2004年全國紙和紙板總產量為4950萬噸,比2003年4300萬噸增長15.1%;總消費量為5439萬噸,比2003年4808萬噸增長13.2%;總生產量的增長繼續超過總消費量的增長;紙和紙板年生產量和消費量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造紙工業是國內少有的市場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滿足的行業之一。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發展階段,隨著國民經濟形勢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和提高,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紙張的消費量仍將明顯加快。紙張生產量的增長速度將在10%以上,高于國民經濟GDP的增長速度。特別是新聞紙、包裝紙和紙板及生活用紙等幾個主要產品的需求量和生產量都將大幅度增長。同時,造紙行業的發展還帶動了農業、包裝、印刷、化工、機械制造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需求增長。因此,我國造紙工業是一個發展空間較大的朝陽產業。
然而,我國雖已是紙張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一個造紙強國,和世界造紙發達國家比,有很大差距,我國造紙工業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近年來雖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仍不合理,企業多,規模小,粗放的增長方式也未能根本改變過來。在實際生產中“消耗多、污染大、效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資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造紙企業,它們的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大,在產品質量和成本方面還缺乏市場競爭力。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清潔生產、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是近代環保戰略的三個主要發展方向。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資源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
現代制漿造紙工業的特點,是最適合推行循環經濟的行業之一。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面臨原料供給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必須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必須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實施清潔生產,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為我國造紙工業實現新型工業化、現代化而努力。
我國造紙工業面臨第一個大問題是造紙原料供給問題
造紙原料是造紙工業發展的基礎。在我國造紙工業持續發展過程中,原料的供給將始終是困擾我們的瓶頸,今后將會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是原料結構的不合理,一方面又是嚴重供給不足。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造紙原料結構的不合理,表現在木漿比重低,在國產紙漿中木漿比重不足10%。因此,近年來我國每年不得不大量進口商品木漿,進口數量在逐年大幅度增加。2000年各類商品木漿進口334.51萬噸,2003年已達603.4萬噸,比2002年增長14.6%,2004年升到731.8萬噸,比上年又增長21.8%。為解決小草漿廠造成污染的停產,并為彌補造紙原料的不足和代替部分木漿,近年來我國每年又大量進口廢紙。進口廢紙質量好,可代替部分木漿,價格比木漿便宜,很受國內企業歡迎。
統計資料表明,從1990年以后,國內原生紙漿的增長遠遠落后于總用漿量的增長。2003年在國內紙和紙板生產量比1995年增長80%的情況下,自產原生紙漿產量幾乎是零增長。不單是木漿產量基本沒有增長,而由于調整產品結構、保護環境、控制水污染,草類原生紙漿也沒有更大增長。因此,近年來我國紙和紙板生產量大幅度增加所需紙漿原料,主要是依賴進口木漿和進口廢紙。我國造紙工業對進口的依賴性已在日益增大。可是,長期依賴進口以解決我國造紙原料嚴重短缺是很不現實的。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發展面臨的相當嚴重的問題。
2004年我國進口紙漿和廢紙共用外匯60.55億美元,其中進口各類商品木漿用匯43.3億美元,進口廢紙用匯17.25億美元。另外,由于國內高檔次紙張品種有缺口,還需進口一定數量,2004年進口各類紙張603.78萬噸,又用匯37.58億美元。我國造紙行業總用外匯98.13億美元。
為解決原料結構的不合理和供給不足,我國造紙工業原料方針確定為:“轉向以木材為主要原料,要逐步形成以木材纖維為主,擴大廢紙回收利用,科學合理使用非木材纖維的多元化原料結構”。
首先,努力提高木材纖維原料比重,是我國造紙工業實現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所必需。其關鍵是要解決木材原料問題。世界現代造紙工業面對市場全球競爭和對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要求,都是采用可再生的木材(特別是低成本林木和利用廢紙)為造紙的主要原料;企業生產規模和主要裝備向大型化發展;工藝技術先進和加速科技進步來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降低消耗,減少污染。世界造紙工業發展成功經驗最重要一條,是以木材為造紙主要原料,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大規模建立造紙原料林基地,實現林紙一體化。這在業內外已基本形成共識。
在過去特殊的歷史條件下,限于國家森林資源缺乏和建設資金不足的客觀因素,再加上我們主觀認識上和實際工作方法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使我國造紙工業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走的是一條以草類纖維為主要原料和小紙廠為主體的發展道路。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一些木漿造紙廠的主要原料還是依靠國家計劃分配,砍伐原始生態老林的木材來供應。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短缺國家,大力發展人工速生豐產林,實施林紙一體化是解決木漿造紙纖維原料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造紙工業走上循環經濟的重大問題。現在國家已將林紙一體化作為發展戰略實施。國務院2002年2月正式頒發了《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接著2004年2月又公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國家并拿出一定資金支持造紙企業建設原料林項目,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的一件大事。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國內一些大型造紙企業已經行動起來,開始運用循環經濟理念,組建林紙一體化企業集團,它擁有一定規模的制漿造紙企業和相應的原料林基地,實行從“選種→育苗→造林→采運→加工→制漿→造紙”一條龍的經營和資產一體化的管理,采用循環經濟模式,加快了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的進程。有的企業還得到了國家銀行財政的大力支持。這大大有利于實施企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有利于形成以造紙為龍頭的林、紙產業鏈,實現造紙業和林業的共同發展;還有利于調控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植被;更有利于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保護了水環境。國家的政策威力,確實把各方面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包括地方政府、企業,甚至境外的許多企業都積極參與,真是可喜現象。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林紙一體化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計劃、紙業、林業、農業、財政、金融、稅收、水利、生態和環保等諸多方面,實施起來有許多問題需要一一解決,有許多細致工作要一一去做。為了更好地推動這項偉大的產業工程加快順利實施,現在我們已有不少專家、學者和地方政府及企業,紛紛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同時,隨著我國林紙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問題和矛盾也就會不斷出現。目前許多經正式立項、并經國家批準的項目,在實施中就遇到了不少問題和困難。如有許多項目啟動后,不是在建設資金方面出了問題,就是造紙所需原料又沒完全落實;還有的項目在培育速生材宜林土地的供應范圍方面出現了爭論,遲遲得不到落實,甚至還有阻力,這些不正常的現象確實對人們的積極性有一定挫傷。
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開始提出林紙結合,“紙辦林”,“林辦紙”,在轉為市場經濟體制以后,改為林紙一體化,距今已有20年了。根據報刊發表的資料,現在我國造紙人工林僅占國家規劃速生林面積的1.4%。這當然是前些年因受政策、體制、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使這項對紙業和林業都有利,對國家、對林農都有好處的大好事,一直卻是步履維艱。令人高興的是現在已取得了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國家正式確定林紙一體化為國家發展戰略,真是太不容易了。筆者認為,當前為了把林紙一體化這件大事加快做好、使其健康發展并取得積極成果,在國家已確定林紙一體化作為發展戰略、并正式發布一系列政策和規定的情況下,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還應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將林紙一體化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政策問題(如如何使速生豐產林土地落實;如何解決速生豐產林的經營自主權;如何解決稅費過多過重問題;如何更好地調動人工林經營者和投資者的積極性等),認真按照國家已頒布的文件規定精神執行,積極調整相關政策和根據中央這些文件指示精神制定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切實落實營林土地、林權和減輕稅費。我們知道,在目前我國現實的情況下,做任何事情還需有地方政府和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才行。同時,對已列入林紙一體化規劃的項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國家有關部門還需搞好協調,幫助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