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由中國造紙學會、中國造紙協會主辦,岳陽紙業集團承辦的“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研討會”,是在國家促進“林紙結合”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木漿造紙業蓬勃發展,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即將進入大面積實施的新形勢下召開的,這次會議所討論的問題,對我國木漿造紙業和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必將對我國木漿造紙業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就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中幾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談點個人粗淺的看法。
1、加快建設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是一個牽涉面很廣的社會經濟系統工程,需要各有關方面進一步統一認識,盡快啟動
過去,由于我國木漿造紙企業規模小,可以用收購零星原材料的方法來解決木質原料問題,但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我國木材制漿造紙工業正在加速發展,企業規模在不斷擴大。如岳紙集團的發展規劃,目前木材制漿能力為16萬噸,2005年將達29萬噸,2010年將達56萬噸,相應地每年對木材的需要量分別約為70萬立方米,120萬立方米和200萬立方米,國內其他大企業也一樣在加速發展。在此同時,我國人造板等木材加工業也在突飛猛進地發展,僅中密度纖維板,已從前幾年的200多萬立方米增至500多萬立方米。這樣,對木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大的加工企業再靠從社會上零星收購木材,已根本無法滿足正常生產的需要。二是在啟動“天保工程”后,我國的森林分類經營也將正式啟動,除“天保工程”區外,其他地區現有用材林中的30%以上將劃入“公益林”,隨著國家對公益林補償機制的逐步落實,這些林子將逐年從限伐到最終禁伐,這樣,原有森林資源限額采伐指標還將進一步減少。
一增一減,木材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解決造紙工業木質原料問題也越來越緊迫。而新建工業原料林,最快的桉樹、三倍體毛白楊、黑楊等最少也要6~8年才能砍伐,建松樹類至少要16年后才能利用。“林紙結合”問題已經反反復復討論了幾十年,再不能一年又一年地耽誤下去了,到了該立即行動的時候了。但目前在建設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問題上,從政策、技術、經營模式、資金等各方面都還有許多不配套的地方,需要企業、銀行、有關部門進一步統一認識,解決好確實存在的這些不協調、不配套的問題,出臺明確的可操作的實施辦法,使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能盡快啟動。
2、建設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需要在大政策已經出臺的基礎上,研究制訂和盡快出臺具體的操作辦法
2001年2月7日,由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計辦[2001]141號),是一個很好的文件,是國家建設造紙工業原料林以致整個商品林在政策上的一個大突破,可以說是商品林建設在政策上的一個里程碑。這個文件對造紙林基地建設規劃、管理機構、建設形式、建設資金、采伐管理、稅費政策等重大問題,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對多年來爭論不休的一系列難題,都指明了解決的途徑。
但是,要落實文件中明確的政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必須要有具體的操作辦法。比如說,造紙林基地的限額采伐問題,文件中規定可以“計劃單列”、“單報單批”,但都包含在本地區年度限額采伐木材生產計劃中,這就意味著如果造紙材砍伐計劃增加,就要削減其他商品材的計劃,而這是難以落實的。因為目前各方面用材都在增加,而總的限額采伐指標只會逐年減少,如果靠壓其他商品材來保造紙材,實在是辦不到的。又如,在已經消滅宜林荒山的省份要建工業原料林,是無法找到大片無林地來造林的,只能對一些疏殘林、低產林進行改造,這又會牽涉到如何解決限額采伐指標的問題。就是說,如果對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不能按經營方案單獨增加采伐指標,投了資,造了林,到時不讓采伐,那誰還去投資造林?既然森林實行分類經營,那么資源也應實行分類管理,對生態公益林堅決管死,對商品林應當放開,按市場經濟規律去運作,這才是科學的、合理的。再如,政策性貸款和財政貼息問題,過去林業項目的貼息貸款,都由農業銀行和國家林業局每年下達指標,貸款放出后,由省(區、市)林業廳和財政廳按實上報,國家再將貼息下撥。而今后造紙林基地的貸款,許多是由國家開發銀行負責,是否仍由林業部門負責歸口申報貼息?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才能操作。
3、建設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必須走產學研結合、科研與生產一體化的路子
在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按照企業所需漿種的要求,選擇對應的速生豐產的闊葉樹或針葉樹的優良樹種,采用適宜的營造技術問題。應當從基地建設一開始,就以最新的林業技術為依托,選用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最優良的速生豐產樹種,采用先進的營林技術去建設基地。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使科研成果立即轉化為生產力的全新機制,走出一條高科技、高投入、短周期、高產出、高效益的新路子來。岳紙集團建設基地,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了這個問題,他們聘請了一些資深的林業專家進行指導;與省林科院密切合作,把林科院對黑楊研究的成果用于生產;省林業廳建立的引種試驗三倍體毛白楊協作組,他們是成員單位,積極參加了引種試驗工作。
4、建設造紙原料林基地,應深入探討行之有效的組織方式和基地的經營模式
三部委141號文件中提出了多種模式,可在實踐中根據各地實際分別采用。但總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在整個基地建設過程中,都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去運作,什么方式和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林農、林業部門、科研部門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基地建得快、建得好,輪伐期短,產量高,效益好,合同能得到全面執行,那就是好的方式和模式。一定要認真總結過去靠行政命令建基地,靠口頭協議建基地,結果企業花了錢采伐時卻拿不到木材的教訓,今后建基地一定要在協商處理好各種關系后,按照政策法規,簽訂完整的法律文件,由營林公司去運作。在南方,山林承包到戶后,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問題普遍存在,要處理的問題更多更復雜,都要摸索出有效的辦法,一個一個地處理好,這樣,建了基地后才不會留下后遺癥。
5、建設造紙原料林基地,應有多渠道充足資金支持
造紙工業原料林是建設造紙企業的第一車間,是一種生產原材料的前期投入,只要依靠科技,選好優良樹種,加強培育管理,營造楊樹、榿木等速生豐產林,8年畝產10立方米木材是完全做得到的。如果造林時每畝投入300元,8年后,加上資金利息,每畝投入約400余元,每立方米木材的投入約40元。主伐時,每立方米木材的林價至少為120元,為投入的3倍,完全是有利可圖的。加上141號文件規定的貼息、育林基金自提自用、稅收的優惠等政策的落實,木材采伐后,除去給林農和林業部門的分成部分以及采伐工資和運費、合理的稅收外,企業得到的木材進廠的價格仍將遠遠低于市場木材的價格,而且企業能獲得穩定的木質原料供應,是很劃得來的。因此,建設原料林基地,除了企業努力自籌一部分資金外,金融、財政部門均應給予大力支持,落實專項資金,使項目得到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