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革命末期,強制教育造成了新聞產業的崛起,家族性企業發展成了大公司。今天,科學技術、文化和經濟的變化都使得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媒體和新聞業的功能。
雖然經濟的強勁增長帶來了很高的盈利,但是報紙的讀者正在緩慢減少。隨著有線電視開始爭奪各個特殊觀眾市場,廣播、電視的收視率也在下跌。有些人認為互聯網會使城市社會青春煥發,有些人則認為那只是謠言和色情的溫床。人們不知道互聯網傳媒未來的經濟模式是什么,也不知道它對社會的長期影響。
對未來學家的調查結果
在“未來世界學會”年會上,“21世紀新聞學”成為了討論的話題。未來學家對2021年新聞媒體作出了自己的預測。
調查發現,盡管大多數未來學家都預期新聞業將發生巨大的技術變革,但是他們堅信新聞業的基本價值觀將繼續保持下去。82%的被調查者認為2021年的新聞業將與現在有很大不同,但是變化主要體現在內容傳送和選擇多樣化上。94%的被調查者認為可隨時定制新聞報道并通過多媒體渠道傳送。55%的被調查者認為新聞和信息將通過無線設備進行電子傳輸,采用新聞紙的媒體將會很少。
對于新聞業的準則和角色,大部分人認為變化不大:
--77%的被調查者相信人們將繼續關注每日新聞,即使這對他們沒有直接影響。
--62%的被調查者不相信軟件會徹底取代人工在收集和傳播新聞方面的作用。
--57%的被調查者懷疑普通平民之間的“對等”新聞傳播能取代職業記者的信息中介地位。
--雖然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認為主觀新聞將占據統治地位,還是有51%的被調查者認為新聞的客觀和平衡仍然是未來的主流。
企業對新聞記者正直性的影響引起了巨大的爭論。40%的被調查者認為可信度問題將使得傳媒公司更多地扮演傳送的角色,而新聞收集將由獨立制作人完成。48%的被調查者對此表示反對,還有13%拿不準企業對媒體未來的影響。
一些未來學家除了進行選擇以外,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新聞”和“娛樂”之間已經有了很清晰的界限,讀者能分清兩者。
--普通人將制作50%的“對等”式新聞,對那些大范圍或嚴重的問題將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新聞將全球化、多媒體化。新聞解釋、“新聞背后的新聞”將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將會有很多垃圾新聞。新聞業將需要分類、合成和理解的方法。
--許多新聞出口已經成為了宣傳手段,這將成為美國民主的一大問題。
--大眾可能越來越冷漠。但是人們對新聞的宣傳性、胡言亂語和枯燥性將會忍無可忍,并最終對新聞質量進行回擊。
新聞業的發展前景好壞難料
《今日美國報》編輯杜爾認為傳媒業的發展前景有好有壞。
如果發展得好的話:
--電視和互聯網將統一成真正互動的新聞報道。觀眾可以選擇看哪條新聞,查閱背景資料(歷史、解釋性圖片、體育比賽的統計數據等)。
--有線電視網將利用其豐富的新聞資源。他們能認識到不要再為細節競爭,轉而提供全球性的報道,制作象CNN的“冷戰”那樣的經典系列片。
--主要報紙把精力放在分析、特寫等內容上,與電視/互聯網結盟,由電視/互聯網提供深度報道。報紙成為網站的濃縮版,提供精選的新聞和體育報道,再加上分析和特寫。
--當地報紙內容也將減少。通過與本地電視臺合作,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地新聞上并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網站。電視臺和網站首頁的報道能保證時效性,而報紙和網站的其余內容能做深度報道。
但是如果發展得不好的話:
--小報風格徹底泛濫。所有有深度的報道都找不到資金。我們到處看到的都是最新的幾條新聞,在電視和互聯網上看到的都是類似“好萊塢權威”的言論。
--記者繼續關注一切與沖突有關的事件而忽視80%美國人的生活,他們在國家中制造敵意甚至導致完全的無政府性。敵意所導致的沖突成為媒體的最愛并詳加報道。媒體徹底喪失了良心,把有思想的員工都趕進研究院或非盈利機構。
“作者”控制權增大
Poynter學院的英克博士認為唯一正確的預測是:任何預測者總有一天看起來會很愚蠢,如果這個人活到那一天就更糟了。但是他還是想驗證一下自己的聰明,由于他計劃活到2020年,所以他就做了一些2020年以前就能看到結果的預測。
英克對未來新聞的觀點是:未來將繼續需要“作者”這類人,雖然有了新技術,還是會有許多報紙。“作者”仍然很會講故事,從而吸引人們去讀報紙。報紙將會繁榮,但會更小更輕,使用更方便,也不需要砍那么多樹。
“虛擬現實”仍然停留在紙上,而“內容供應商”這個詞將被人們忘記。所有電視網和報紙都將屬于兩大跨國公司。信息產品將更小、功能更強大,從而誕生“機器記者”,他們簡直就是移動的計算機:硬盤在皮帶上眼鏡成為顯示屏還內置有話筒和喇叭。記者在報道時將會口述新聞。書籍將會按需定制,作者獲得更大控制權,而與傳統出版商無關。
電子報紙將取代新聞紙
《Everett Herald》編輯布里格斯認為,人們現在相信互聯網會消滅報紙,就象以前認為電視會消滅廣播一樣。人們現在從四種媒體中都在獲取新聞,這證明美國人對新聞有強烈的欲望。雖然新聞紙價格激增,并購數量大幅增加,報紙仍然是美國人獲取新聞的首要渠道。技術進步對報紙的未來會有最大的影響,但是其核心仍然是:傳送及時、有趣、重要、與觀眾相關的新聞和廣告。
五年后:現有,每家報紙都有自己的網站,而且基本就是報紙內容的鏡象。2006年,讀者將更加依賴內容的電子傳送。好消息是出版商將順應這一潮流,向讀者的無線、數字、便攜設備提供新聞,壞消息是,免費內容的時代將結束。
新聞消費者將為萬維網、手機、手持設備上的內容付費,這些內容將是特別定制的。印刷性新聞媒體發行量將降低,但是閱讀新聞和廣告的總人數將增加。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將拋棄單一身份,而成為多渠道新聞媒體。互聯網和衛星廣播將成為在汽車內獲取新聞的常規渠道。
報紙將獲得新機會:獲得汽車內的讀者。記者發送音頻報道將成為常規,所以“聽者”在汽車里和工作中都能“聽”報紙。
十年后:2011年的新聞收集工具將使得互聯網象是石器時代。記者將使用手持、數字、無線電腦,它將能進行采訪錄音、拍攝新聞照片、上網,還能當手機用。這將成為24小時新聞出版的一部分。由于記者實現了無線上網,讀者不必等到晨報出版才能獲得重要新聞。但是晨報仍然很重要,因為人們仍然對深度報道有興趣。
20年后:新聞紙將采用化工合成,這種新塑料將完全可回收利用。報紙公司將從讀者家中每周回收報紙,擦干凈后就能重新印刷。這項技術將使報紙讀者數量增長。
100年后:報紙將會消亡。完全可回收新聞紙將讓位給可反復使用的電子報紙,每天早晨讀者只要下載最新內容就可以了。它將可以折疊,體積也很小。(Unifytru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