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六大林業工程之一--“重點地區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的立項,特別是《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的出臺,預示著我國人工林發展將步入市場化軌道。這使越來越依賴進口原料的國內造紙企業在看到擁有自己木材供應基地希望的同時,還必須面對十幾年前就已經在中國投資興建商業林的外商挑戰。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國內造紙企業盡快興建自己的原料林基地已刻不容緩。
猛增的商品漿進口量,不斷加大造紙業的風險。由于我國造紙工業的快速發展,加之原料匱乏,市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商品漿的需求量會很大。但國內紙廠目前在采購商品漿時還沒有建立一套長期穩定合約,基
本上是以購買現貨為主,而這樣的貿易方式使國內造紙業成本受漿價變動的影響很大。去年我國各類紙漿進口量高達490萬噸,應該說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漿價給國內造紙業幫了大忙,但誰也無法保證這樣的好光景能夠持續多久。最近北美、北歐的部分供貨商已紛紛宣布提價,如果紙漿價格逐步回升(2000年中期NBSK的價格約比現在高300美元/噸),在進口紙關稅不斷下調的情況下,國內紙業由于原料受制于人,勢必遭受巨大沖擊。
在造紙原料林的建設上,外商早已捷足先登。其大規模投資造林始于1988年,香港嵐昌公司在廣東省惠州租地2.5萬畝,營造南陽楹木速生豐產林。到1995年已有10多家大型跨國公司在我國南方投資建設林業基地,其規模總計達1238.5萬畝。據廣東省林業局統計,近年來已有8家國際財團進軍廣東林業,1999年底全省林業利用外資項目達96個,造林合同金額達9.3億美元,營造速生豐產林330萬畝。
業內人士指出,外商投資造林熱情如此高漲,是看好我國未來紙業市場,并以實現林紙經營一體化:就地造林,就地制紙,規模發展,產銷結合為目標。據廣東省造紙協會介紹,目前,新加坡亞洲紙業有限公司在韶關、清遠兩地,營林面積36萬畝;泰國順和成集團在汕尾興建苗圃場600畝,完成造林近8萬畝;泰國金灘投資公司在臺山興辦約10萬畝人工林。外資企業在廣東大規模興建速生林帶這一現象表明,外資為控制生產成本,掌握市場先機,正在積極搶占原料源頭,志在投資發展漿廠。
目前外商營造的速生豐產林紙業基地,基本實現了高投入、高產出的目標。如亞洲紙業在韶關種植了50萬畝速生桉樹,在科學管理下,植后6年進入砍伐期,每畝出材可達6立方米,年均畝產出材1立方米。相比之下,廣東省傳統粗生粗種的植樹造林,砍伐期要10年以上,每畝出材不到2立方米,年均畝產出材僅為0.2立方米。
國內造紙企業盡快興建自己的原料林基地已刻不容緩。目前不少國內企業還在等待《意見》相關的配套政策出臺后再大干一番,殊不知,在我們還沒動手“播種”時,外資企業已經到了“摘桃”期。根據國民待遇原則,除了國家扶持資金外資企業不能享受外,其他優惠政策一視同仁。配套政策遲遲不出,從另一方面來看正好為國內企業爭取了時間。一位業內人士曾說過,“從世界造紙業的歷史和現狀可以看出,誰擁有原材料,誰將擁有紙業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