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黃河水寧夏段污染問題已有了最新治理結果:由于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重點污染企業進行強制性污染達標治理,已使黃河水質繼續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往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向黃河直接排放的工業廢水主要來自115家造紙和化工企業,而最大的污染源則是40多家草漿造紙企業。問題的嚴重性在于:去年底以前,全區所有污染黃河水的造紙企業,沒有一家能進行有效治理而實現達標排放的標準。
面對這樣困難的治污局面,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去年下定前所未有的決心對造紙企業的污染問題進行治理。除取締關停了20余家生產規模在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廠外,又對另20家準予保留的造紙廠下達限期治理的強制性指令。隨后,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幫助各企業制定治理方案,多方籌集治理資金,前后投入3億多元巨資,打起了一場治污攻堅戰。
至今,中衛美利紙業、吳忠市造紙廠等7家污染大戶的治污設施已投入使用,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已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通過了環保部門的驗收。永寧紫金花紙業集團、平羅沙湖紙業等7家企業的治污建設項目也基本完工,近期內將可完成治理任務。其它“到期仍未達到排放標準”的6家企業中,除峽光紙業公司因資金問題使治理項目施工暫停外,隆湖造紙廠等5家企業也已被當地政府勒令關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