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這是彩色激光打印機廠家這些年一直考慮的問題。在富士施樂看來,只要價格和速度能夠滿足要求,就可以獲得好的市場反饋。
雖然打印機在質量上與前幾年相比沒有什么突破,但在易用性方面、可接受的價格負擔方面、速度、管理性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和選擇。富士施樂走在了前面,其一次成像技術加快打印速度,使新品Phaser7700打印機比富士施樂以前的打印機、比其它品牌打印機有進步和發展。
大多數彩色激光打印機采用的是“四次成像”技術,現在主流的打印機廠商———利盟、惠普、佳能、愛普生等都采用的是這一技術。旋轉的四個碳粉盒,一個感光鼓。每當碳粉盒轉到一個角度時,一個感光單元都要完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周而復始,其實彩色打印是模擬印刷,把一個完整的、全彩的圖像分成4步。其缺點是打印速度慢:從一張紙進去到出來必需等感光鼓曝光,如H P的6L,最高級的A3幅面打印機,黑白打印是每分鐘24頁,彩色打印只有6頁,像利盟的K710也是這樣,黑白四倍的關系,富士施樂780,一次成像技術突破了傳統的四倍的關系。
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買彩色打印機打黑白的,比HP6L的成本還要低。打印機進入商用市場幾萬人民幣,Phaser7700的價格為10萬元,現在的主流彩色激光打印機的價格是兩萬元左右,賬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TCO(總體成本),其中有單張打印成本,大家都會算,打印機有多少耗材,耗材的壽命如何。它和TCO完全是兩個概念,TCO除了單頁打印成本外還包括機器壽命、機器月負荷量、折舊怎樣,通常折舊在國外是4年、國內5年,月負荷量(AMPE)這個概念在工作組打印機中都會提到的,如果這個指標很高的話平均到每頁機器的折舊就很低了。前兩年富士施樂的機器月負荷量是8000頁到1萬頁,7700是10萬頁,這樣TCO就變了,7700就比780要有優勢得多。彩色激光打印機除了耗材(墨粉),還有感光鼓的壽命、定影都直接影響單張打印成本,這些評測的結果是不同的。7700的彩色單頁打印成本是3元錢,而彩色噴墨打印機一張的成本要幾十元。
對辦公室用戶而言,由于賬目是分開的,所以對買機器的價格敏感,對運行成本不敏感。以前有的單位買的E p-son噴墨打印機,購買成本很低,但運行成本非常高昂,每張10元,這種彩色噴墨打印機是買得起打印機買不起耗材,也算得上是前車之鑒吧。(吳紅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