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近日在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造紙)示范園區建設規劃論證會上強調指出,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未來20年,為了實現小康社會和國民經濟再翻兩番的目標,必然給資源和環境進一步造成巨大壓力,國家環境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如果繼續走傳統的、粗放的線性經濟發展道路,那么我國的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根本不能承受。因此,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解振華說,當前,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熱潮。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是全國在十六大后論證的第一個生態工業園區,也是我們貫徹十六大精神的具體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振華說,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正是這種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表現。在新世紀,只有走循環經濟之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才能避免發達國家以消耗能源和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先發展、后治理”的模式,實現十六大確立的國民經濟再翻兩番、建立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解振華說,江澤民同志在今年10月16日全球環境基金第二屆成員國大會講話中明確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之路,可持續發展才能得到實現。”今年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會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外委員時指出:“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國“在致力于發展經濟的同時,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戰略,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中國將把發展循環經濟放在突出位置,使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
解振華說,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指示,是對我國多年來實施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高度總結和概括。我們要緊密結合十六大精神的學習和貫徹,把發展循環經濟的思想貫穿到經濟、環保等工作中去,使之變成企業、政府和公眾的自覺行為,這是今后一個時期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是在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下,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市人民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共同完成的又一項國家生態工業試點。
解振華強調,西部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發展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要避免環境污染由東向西轉移,二是要保護西部的生態環境,保護好中華民族的天然生態屏障。因此,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西部大開發中不能走“高開采、高消耗、高排放、高速度”的粗放型經濟發展之路,決定了我們要有所創新,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具體到工業發展方面,就是要走生態工業之路。
石河子具有光榮的歷史。當年軍墾戰士戰天斗地,在戈壁荒灘上建立了光輝的業績。解振華希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市政府和相關企業作為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單位,要發揚當年的“軍墾”精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要研究制定推進生態工業園的有關政策。通過完善相應的法規和經濟政策,為生態工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力爭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第二,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建設生態工業園區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各個部門,需要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共同努力。第三,要積極做好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宣傳工作。循環經濟是一個新的理念,對人們的傳統觀念和傳統的經濟發展思路是一個重大的沖擊,但循環經濟的實施又離不開企業、政府各部門和廣大公眾的參與。因此,要做好宣傳和培訓工作,提高公眾和領導的意識,使大家都投身到生態工業發展中來。第四,在生態工業的實施中,要按照市場規律,鼓勵企業積極創新和開拓,多渠道籌集資金,依靠科學和新技術,推動生態工業園區快出成果,早見實效。
新疆石河子國家生態工業(造紙)示范園區建設規劃立足于石河子墾區的特色資源,綜合考慮第一、二、三產業的有機結合和生態化發展,以芨芨草種植為開端,形成一個集種植業、養殖業、畜產品加工業、造紙業、生態旅游業為一體的生態產業群體,力求達到既改造沙漠和鹽堿地,又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相協調的目標。該園區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石河子的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發展,對于調整、優化西部的產品和產業結構,推動生態環境建設也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陳德敏出席會議并講話,農八師、石河子市委和市政府有關領導也出席了會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