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沈陽永一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的中、韓雙方,已累計投入資金近1100萬美元。在今年剩下的幾天時間內,“永一”第一期建設工程所需設備將全部到位,再經過3個月的安裝調試,將形成日生產高檔紙板150噸的生產能力。屆時,這家符合國際生產標準的造紙企業,將牽起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完美相契的全新“資源型產業鏈條”。
“永一”造紙項目于今年5月奠基,將分三期進行建設。預計完成規劃設計目標時,總投資將達到5500萬美元,形成年產高檔紙板15萬噸的生產能力,工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利稅達到1.3億元,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造紙企業。它的科技含量高,生產流程由電腦控制;它的產品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標準,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東北乃至國內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它是實實在在造福一方的資源型企業,將帶動新民及沈陽林木資源的開發利用。
“永一”的中方投資者為新民造紙廠。這家成立于建國之初的老造紙廠曾經輝煌一時,也曾經因損害生態環境而陷入困境。上世紀80年代,它一度進入全國造紙企業500強行列。但是,它在開發林木資源的同時,卻犧牲了水等其他生態資源。設備陳舊老化,造紙污水橫流;由于歷史包袱沉重,國外企業低價沖擊國內市場等因素,又使它拿不出上千萬元的環保改造資金。對生態資源的嚴重污染破壞,最終判了它的死刑——1200名職工陸續下崗,企業全面停產。
“永一”完全擺脫了掠奪式開發生態資源的舊工業發展模式。保護生態資源,貫穿在企業建設與發展的全過程中。韓方投資者“永一機械”投入了先進的造紙機械。企業引進了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環保設施,僅污水處理設備就投資1000多萬元人民幣。生產中,通過一級沉淀、二級生物處理等程序,廢水全部實現達標排放。所用原料以廢紙適當配比木漿,實現資源的反復多次利用。
這種資源型產業鏈條,非但不再對生態資源單純索取,更進一步“反哺”于生態資源。造紙業牽動著鏈條下游原材料供應者——林業。“永一”帶動了當地林業的發展。新民市有著豐富的楊樹資源,素有“楊樹之鄉”的美譽。連續多年來,新民市年平均造林約為5萬畝。在國家退耕還林等林業新政策的激勵下,新民市今年造林達到歷史最高的8萬畝。而在“永一”成立后幾個月的時間,新民市又新造林20萬畝,其中80%是商品林。專家測算,作為造紙原料的商品林,進入輪伐期后每年的畝平均收入在400元以上。
永一企業,將新民市的林業和造紙業帶入互利共容的良性循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