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計劃已過去兩年了,我國加入了WTO也已過去了一年。兩年來各級政府機關進行了精簡機構。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進一步把企業推向了市場。印刷業與其它行業一樣,在管理體制上發生了建國50多年以來的最大變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正在從政府的懷抱中逐漸走出來要自己行走了。隨著我國加入了WTO,印刷及印機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今年來又新成立了100余家“三資”印刷企業;民營企業的崛起(2002年進口400多臺五大品牌的膠印機和兩、三千臺國產機中有大部分是民營企業購買的),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面對重大的變革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有的企業產生了悲觀情緒,更多的企業則激發了改革的斗志。廣大印刷企業堅持與日俱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增強企業的活力;堅持產品結構調整,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使我國印刷業得到持續發展。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1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的書報刊印刷業增長了13.25%,其中報紙的印刷增長幅度達17.4%,包裝印刷業增長了12%。2002年的數字雖然尚未統計出來,但從下述情況可知,2002年比2001年將會持續發展,我國的印刷業將會進一步繁榮。
印刷業的發展,給印機制造業提供了巨大市場。印機制造業是伴隨印刷業發展而發展的。
據不完全調查,兩年來進口CTP直接制版系統達100多臺,膠印機(只限海德堡、羅蘭、高寶、三菱、小森五大品牌)進口600多臺,膠訂生產線和精裝聯動線30多條。在進口印刷設備增長的同時,國內印機制造業也產銷兩旺。如北人集團公司、上海高斯印刷設備公司、上海光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紫光機械公司、紫宏公司、亞華公司、申威達公司、江西中景集團等生產企業每年銷售額以兩位數增長,有的增長幅度達20-30%,產銷率達90-106%。例如:北人集體公司2001年銷售單張紙膠印機(單、雙、四色)1200臺,2002年銷售1400多臺;2001年銷售卷筒紙膠機82臺,2002年銷售103臺;上海高斯印刷設備有限公司2001年銷售膠印機252個色組,2002年銷售膠印機355個色組;上海光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2001年銷售單張紙膠印機(單、雙、四色)415臺,2002年銷售640臺;江西中景集團2001年銷售膠印機1200個色組,2002年銷售1500個色組;上海紫光機械有限公司2002年銷售平裝聯動線10條,騎馬釘書機47臺,圓盤包本機200多臺。據《印刷機械動態》刊物登載,2002年1-3季度,全國42家印刷設備生產企業銷售額已達20多億元。印機的產銷兩旺,也佐證了印刷業的繁榮和發展。
可以預見,在“十五”計劃的后三年中,印刷業前景光明,肯定會有較大的發展,同時也一定會為印機制造業帶來良好的機遇,提供巨大市場。
首先,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促進商品的交流(包括國內外),因此給廣告、宣傳品、票據、磁卡、包裝裝潢……等印刷帶來巨大市場。經濟的發展必將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激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人們對書、報、刊的需求大大增加,旅游人數飛速增長,家庭日常消費不斷增加,這都為印刷業帶來很大市場。
其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近兩年來制訂了一些政策措施,也給國內印機制造業帶來了機遇。
(1)新聞出版總署制訂了“十五”發展規劃,提出:圖書印刷將從326.21億印張增加到442億印張,期刊從100.04億印張增加到110億印張,報紙由763億印張增加到1077億印張,總共要增長389.39億印張的印刷量。從近兩年情況看,上述數字顯得有些保守了,如此大的印刷量,勢必增加大批印刷設備。
(2)新聞出版總署最近兩年對全國印刷企業進行了清理整頓,對重新登記和新申請新建印刷廠的準入提高了門檻(如資產額度和設備的配置等),促進了印刷企業的技術裝備升級,設備更新。
(3)為了促進印刷業生產的工藝、裝備和產品升級換代,新聞出版總署報國家經貿委批準先后公布了兩批《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也促進了印刷設備的升級換代。
(4)新聞出版署制訂了逐步推行880×1230mm開本(通常講大開本)的規定,雖然暫時允許小開本(787×1092mm)與大開本書刊同時存在,但總的趨勢是787×1092mm開本的機器將逐步淘汰,大開本的機器最終將取代小開本的機器。現在全國印刷企業正逐步更換了大開本的機器設備。
另外,進口印刷設備免征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政策逐步取消,給國內印刷設備制造業創造了公平競爭的環境。
從2001年11月1日起國家計委修訂了《當前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將“全自動高速多色印刷”條目改為“全自動高速膠印設備制造”,這樣一來,不少印刷設備就不能享受免除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政策了。雖然在2002年中各地以“高新技術廣告制作”和“高新技術輕工”等名義進口>15000張/小時單張紙膠印機和>60000張/小時的卷筒紙膠印機享受免稅政策外,但與以往比較進口印刷設備畢竟減少了。據有關部門統計,2002年上半年比2001年進口印刷裝訂機械和零件減少了14.4%。2002年9月,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聯合發出通知,決定從2002年10月1日起,對部分現行進口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適當調整。一是對1996年4月1日以前立項的技改項目中進口印刷設備給予免稅外,對1996年4月1日以后立項的項目中進口設備究竟免不免稅沒有明確規定,二是對外資企業進口設備只對“產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許類的外商投資項目”規定先征稅,后根據每年核查是否100%直接出口的企業才分五年退稅,每年退稅20%,也就是說對產品不是100%出口的外資企業,進口印刷設備將征關稅和增值稅。這樣一來,對進口設備免稅范圍越來越縮小了,這就為國產印刷設備提供了公開競爭的環境。
其四,二手機的進口受到了嚴格控制,為了發展高新技術,提高企業素質,1998年以來國家對進口二手設備加強了控制,主要措施是(1)把引進二手設備作為特定產品來管理,除地方管理部門審查外,還得經外經貿部機電產品進口辦批準。(2)在外經貿批準之前須經新聞出版署提出意見,新聞出版署又規定,1992年以后產的二手機才允許進口。(3)進口二手機需按新機器價格的60%來征稅。(4)加強了打擊走私的措施,凡被海關、工商、稅務部門查到你廠進口的二手機沒有正當的進口審批手續,一律沒收,甚至要追加罰款,這樣一來有效地抑制了二手機的進口。這也進一步創造了國內外印刷設備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了國產印刷設備的銷售。
上述因素使國內外印刷設備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大改善了,也給國產印刷設備的產銷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希望國內印刷設備制造企業更珍視這一機遇,努力研制生產更多更好的設備滿足國內印刷企業的需求。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要求:
(1)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制造價廉物美產品。
當前我國印刷企業數量由于過多,競爭激烈,印刷工價越來越低,大部分印刷企業利潤很低,因此買一臺設備十分不易。印機制造業應體諒印刷廠的困難,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制造價廉物美產品。
(2)千方百計提高產品質量,生產出質量好,性能穩定的產品
印刷質量是印刷企業的生命,印刷周期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條件。因此希望印機制造廠在生產中要層層把關,精益求精,向印刷廠提供質量精良性能穩定的產品。在城市交通中有一句流行語,即“不怕慢,就怕站”,印刷報紙、雜志、課本及大量社會印件特別怕機器發生故障,一旦發生故障,帶來的不光是客戶的批評,更重要的會失去客戶。
(3)服務要周到
在印刷設備送到用戶手里后,安裝調試要嚴謹,使用情況要跟蹤,零配件供應要及時,維修服務要快捷,讓用戶放心、舒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