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早報報道,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吉林紙業公司自4月24日起實行特別處理。
吉林紙業公司主要從事機制紙、紙板、膠帶、紙制品制造、紙漿等的生產和銷售,2002年紙業上市公司發展參差不齊,紙業需求的增長給一些紙業上市公司提供了機會,紙價的一跌再跌也使得以新聞紙為主要收入的吉林紙業陷入了巨額虧損,當然紙價下跌及原材料的上漲是公司虧損的原因之一,但吉林紙業公司自身的財務結構也阻礙了公司的持續發展。截至2002年底,公司流動負債總額已超過流動資產的4.58億元,負債總額18.48億元,占總資產的66%,存在嚴重的短期償債問題。
目前新聞紙生產企業普遍用廢紙脫墨技術來降低成本,但吉林紙業公司的廢紙脫墨生產系統自投產以來,因設備原因使產品質量不穩定,達不到設計產量,致使公司紙成本難以降下來,加上公司10萬噸低定量涂布紙工程未能及時完工,公司經營陷入停頓狀況,自2002年以來吉林紙業公司生產一直處于斷斷續續狀態,2002年下半年干脆停產,全年造成2.28億元的虧損,所聘會計師事務所稱,由于公司經營活動已陷于停頓狀態,到期債務已無力償還且未有債務重整計劃,公司的年報是根據持續經營假設而編制的,會計師事務所尚未能就公司的持續經營假設得到合理證據。
會計師事務所的擔心不無道理,吉林紙業在1月5日啟動生產后又于2003年2月28日發布停產公告,這已是公司第二次宣告停產。陷于停頓狀態的吉林紙業目前寄希望于重組,吉林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與“中竹紙業”密切接觸,希望能夠共同努力改善公司狀況,公司短期把扭虧的希望寄托于10萬噸低定量涂布紙項目的竣工投產,的確,此項目的投產將使得公司有理由能夠持續經營下去,但遠未解決公司的主要問題,一是債務問題,巨大的債務缺口由誰來填補,在重組方面公司還需要更多的支持,另外是紙業成本問題,廢紙脫墨系統需要改造,目前紙業競爭激烈,公司仍用傳統工藝,競爭力大打折扣,難以形成規模優勢,重新搶占市場不是那么容易。
做為一家老型國企,公司的重組需要政府、重組方、上市公司三方的努力,隨著公司的再一次停產,虧損將越積越重,也必然會加大公司的重組難度,公司的起死回生決不是一兩個項目可以解決的,公司已發布第一季度預虧公告,2003年公司情況難以樂觀。
吉林紙業何時再啟動生產尚不得而知,即使公司重新生產,不知會計師事務所是否可以確定公司有持續經營的理由,在這方面公司只有等待奇跡了,讓我們靜觀事態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