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市公司,銀鴿集團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業績向廣大投資股民不斷地發布利好信息:在原有投資2億元的基礎上又追加技改資金2600萬元建成的中段水治污設施自去年投入使用后,排放的廢水一次性實現達標,而且一半以上得以回收再利用;今年年初,新投資3200萬元對原有鍋爐進行更換,對堿回收爐進行改造,到年底投用后,可以徹底縛住“黑龍”,解決廢氣污染問題。對廢渣污泥的治理,他們本著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原則,進行生物有機肥加工。待整個工程完工后,由這些廢棄物轉化而成的生物菌肥年可實現稅利600萬元。
與三項污染的治理同步,公司生產經營績效不斷提高。經技術改造后,原紙機生產線每年可增加產能6萬噸;公司在包裝用紙、文化用紙、生活用紙和特種紙四大類產品的開發方面全面推進,到2005年,將形成以四大類造紙為主,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及特種材料等高科技產品為輔的發展新格局。 2001年年底,楊松賀博士受命危難,出任銀鴿集團董事長。面對一年內因兩次股權轉讓以及人事變動帶來的企業人心渙散、經營虧損、股價下跌、市值貶損的困局,楊松賀審時度勢,一手抓職工思想建設,創立誠效自主管理法凝聚人心;一手理企業生產經營思路,挖潛主業,提高效能。公司原來已經具備10萬噸的年設計產能,但是最好的年份產量還不到5萬噸。戰略調整后的2002年,1月份產量一舉達到6000噸,最高月份突破1萬噸大關,全年實現產量9.2萬噸。對外,公司一方面加緊資金籌措,一方面調整投資關系,收縮投資戰線。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通過不良投資追繳、保全資產、解除無效負債等措施,共追回資金3億元,有力地規避了企業潛在風險。年底在上市公司綜合評價中,銀鴿集團的位次較上年飆升了325個位次。 前幾年,上蔡縣因受到銀鴿的廢水嚴重污染,受害群眾多次到漯河、鄭州等地上訪,銀鴿集團與下游受污染縣的農民關系緊張。2002年4月,國家環保總局領導到銀鴿視察,公司的污水處理設備因為保養不善,突發事故,致使污水處理不過關,受到嚴厲批評。對此,銀鴿痛下決心,一次投資2600萬元,治理污染,使排出之水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2003年1月,看到銀鴿集團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決心和效果,上蔡人民將一面上書“心高志遠、一諾千金”的錦旗送到銀鴿集團。昔日的仇人變成了親人。 “我們的工人生活在廠區,工作在車間。污染之害,我們比任何人都有切膚之痛。我們不僅要為我市增加稅收,給股民更多的回報,還要還市民藍天碧水,掙得陽光下的利潤。”銀鴿集團董事長楊松賀在采訪中,一再強調這一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