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為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都加大了對農副產品的深加工開發利用力度,而利用農副產品生產環保型包裝材料已成為科研領域的研究熱點。
目前,應用“物生分解樹脂”取代現有包裝塑料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玉米是一種美味又有營養的食物,它還被廣泛用于制造甜味劑和動物飼料。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利用玉米還能制造出多種塑料用品,如近期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研究成功的“玉米淀粉樹脂”就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材料。這種樹脂以玉米為原料,經加工塑化而成,用它可制成多種一次性用品,如水杯、塑料袋、商品包裝等。據實驗,這種包裝材料可以通過燃燒、生化分解和昆蟲吃食等方式處理掉,從而免除“白色污染”的危害。如今,國外已有不少大公司看好這種新的環保材料。如可口可樂公司在鹽湖城冬奧會上用了50萬只一次性杯子,全部是用玉米塑料制成的,這種杯子只需40天就可在露天環境下消失得無影無蹤。著名的日本電器制造商索尼公司兩年來一直用玉米做成的塑料紙包裝MD盤,新包裝與過去的包裝一樣美觀。
那么,玉米是怎么變成塑料制品的呢?參觀一下位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嘉吉道氏有限責任公司的玉米塑料工廠,你就會看到玉米變成塑料的全過程。首先,玉米中的糖分被提煉出來,經過發酵蒸餾萃取出制造塑料和纖維的基礎材料--碳,再被加工成一種名叫聚交酯(PLA)的直徑只有4.57毫米的細微顆粒,最后,這些小顆粒被壓制成包裝袋、泡沫塑料或餐具。
嘉吉道氏公司說,玉米作為美國的主要農產品之一,供應量充足,在未來十年里每年提取10億磅(合4.54億噸)聚交酯不成問題。這意味著,美國玉米生產量的1/10將被制成塑料和纖維。
據我國臺灣地區最近透露的信息,目前臺灣用每噸玉米樹脂生產的塑料袋數量,已和用塑料粒生產的數量相差無幾。臺灣塑料行業人士統計,全球每年約生產塑料制品1億噸,其中一次性包裝材料3000萬噸,解決這些材料造成的污染要花費很大的社會成本,如若玉米樹脂能成功取代其中的一部分包裝用塑料,估計每年將可有價值100億美元的市場。也許是看到這種新材料的光明未來,化工產品生產巨頭杜邦公司也加入到開發玉米塑料的隊伍中來。該公司的研究還獲得了美國能源部1900萬美元的財政支持。
玉米塑料雖然非常有利于環保,但它也有一個顯著的缺點是貴。如北美生物公司生產的玉米塑料盤子比傳統的塑料盤子價格高約5%,杯子的價格更是高出25%。不過,該公司總裁弗雷德里克·希爾相信,在五年內,隨著玉米塑料的需求增加,生產規模將隨之擴大,成本就會降下來。
美國農業部的食品科學專家近期也對外宣稱,一種新環保型食品包裝材料可望問世。這種新型環保包裝材料完全采用粉碎的草莓制成,因此它非常符合環保要求,可能取代傳統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而成為食品包裝新材料。據美國農業部的食品專家塔拉·麥克休伊(Tara Me Hugh)表示,這種新研制成功的食品包裝材料從性能上說與傳統產品沒有什么區別,用它制成的食品包裝薄膜同樣能夠阻止氧氣的滲入,從而達到食品保鮮的效果。由于這種新型材料的成分主要取自于不適合食用的蔬菜和水果,因此它是一種可以自然分解的、符合環保要求的材料。在測試中,用這種“神奇”材料制成的包裝薄膜不僅可以起到保鮮的作用,而且還能夠改善香蕉和蘋果等水果的味道。麥克休伊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不僅草莓可以用作包裝材料,就連胡蘿卜、花椰菜等蔬菜和水果也可以用作包裝材料。毫無疑問,這種新型包裝材料及其他類似材料的成功應用將使食品包裝工業發生一場革命。
日本卡吉爾公司與道化學公司的聯合企業卡吉爾道聚合物公司最近利用天然植物(如玉米或小麥等農作物)制造包裝材料也獲得成功。這種包裝材料被命名為“聚交酯天然產品”,可用來制造紙杯、糖果包裝紙等,其手感好,彈性大,耐污損。
據報道,卡吉爾道聚合物公司先從天然植物如玉米或小麥之類的農作物中提取出非精制的天然糖類右旋糖,接著將右旋糖發酵轉化成乳酸,然后將乳酸冷縮成名為丙交酯的材料,最后再將丙交酯融化,形成名為聚交酯的聚合物的長分子鏈。利用這種長分子鏈的聚交酯的聚合物,不僅可制造包裝材料,而且成本低,在濕熱的條件下可以自行分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在我國,新型包裝材料的研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湖北武漢富拓環保包裝材料公司和武漢金豐環保塑料公司,已經掌握了將變質糧食加工成防震減壓包裝材料的技術,不僅為我國變質糧找到了出路,也成功地探尋了包裝材料替代之路。此外,他們還能夠將甘蔗渣、麥草和廢報紙等廢棄物加工成金黃色、橘黃色、淺灰色等各種各樣的防震減壓包裝材料。經檢驗表明,這種材料的性能不比發泡塑料材料遜色,目前只需在減輕重量方面做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