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餐館、小吃部就餐時,很少有人留意過餐巾紙的質量和衛生。然而,日前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小餐館、大排檔都將“三無”劣質衛生卷紙當做餐巾紙提供給消費者使用。而據了解,劣質衛生紙所含有超標的真菌、綠膿桿菌以及過量的熒光劑嚴重地危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餐館老板:餐巾紙越便宜越好
記者走訪了沈陽市和平區、沈河區的幾十個小型餐館,發現餐館內使用的除了一些花花綠綠的餐巾紙外,還有就是質地非常差的筒狀衛生紙。在一家餐館記者拿起一張黃色的餐巾紙,稍微一拉就破了,而且直往下掉毛毛;擦完嘴,稍微沾點兒唾沫或茶水,紙巾就融化了,干脆沾在嘴上或手上。記者發現餐巾紙的外包裝連廠家廠址都沒有,只留下了一個手機號,撥過去之后被告知是空號。在三好街附近的一家抻面店,服務員遞給記者的餐巾紙竟是一卷衛生紙,衛生紙的顏色發黑,非常不柔軟,用肉眼就可以看出上面混合著很多雜質。記者注意到,在此就餐的客人毫不注意地拿起衛生紙就擦嘴。對于餐巾紙的質量是否能保證,一家小吃店的老板毫不隱諱地對記者說,店里用紙量大,一般去批發市場批發比較便宜,有時候也有人送貨上門。至于餐巾紙掉毛、掉渣,那屬正,F象。
業內人士:加工原料竟有用過的衛生紙
質監部門的一位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生產‘三無’劣質紙的工廠都是非常隱蔽的,陌生人根本沒法看到。廠家對生產現場的‘保密意識’都非常高。”一位從事造紙業生產多年的業內人士陳先生向記者透露,加工點一般都是將從垃圾回收站收購來的廢書、廢紙、舊報紙甚至用過的衛生紙等紙制品作為原料,放進摻加了機油、滑石粉等物質的碎紙機內浸泡、攪拌。據介紹,一些“有心”的廠家還添加了不知名的染料、大量的熒光增白劑等漂液,以對生產出來的紙漿起到掩蓋污漬和增白的作用。經過這道工序后,紙漿就形成了。隨后,將紙漿一加壓,曬干后就變成一捆捆的劣質的紙制品。對這些成捆的劣質紙制品稍作加工,成品面巾紙就這樣生產出來了。
專家:“三無”劣質紙隱患不少
根據有關規定,衛生產品應盡量單件包裝,而且包裝上應用中文注明衛生許可證號、產品名稱、生產單位、廠址、批號、使用說明與注意事項等。 一次性衛生紙制品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工序。如用熱力消毒煮沸、電離輻射消毒、低溫冷消毒、乙烷工業化消毒等。而市場上流通的這些“三無”劣質紙基本上沒有經過消毒這一工序。 記者從衛生部門了解到,餐巾紙和衛生紙兩者的衛生指標不同。餐巾紙要測真菌、綠膿桿菌是否超標,而衛生紙則不作要求。兩者的原材料也不一樣,衛生卷紙大多是利用回收紙加工而成的,而餐巾紙則決不能用回收紙來重復加工。另外,卷筒紙打開后如果存放不當,時間一長就容易滋生細菌,而過度添加熒光增白劑的紙巾紙也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