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表明:2001年我國包裝印刷業工業總產值約560億元,而2002年同比增長了12%左右,達到630億元。印刷機械行業42家骨干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從2000年以來不斷攀升,年平均發展速度達到16.8%以上,所以說包裝印刷業確實是呈快速發展的“朝陽工業”。
投資主體多元化
包裝印刷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集體企業為輔的行業所有制格局。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鄉鎮企業通過與國有企業聯營等形式,逐步介入這一行業。90年代開始“三資”企業躋身中國內地市場,同時民營企業大量發展。進入21世紀,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正在逐步淡出包裝印刷業市場,在行業所有制結構中的比重已大幅下降,而且繼續在下滑。而持國際先進市場理念與成功經營管理經驗的“三資”企業以及充滿活力、具有市場靈敏反應能力的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的比重則大幅上升。本世紀初,我國包裝印刷業已初步形成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國有、集體、民營、股份制、“三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存的行業格局。這種格局將更有利于企業間的公平競爭與市場的規范化。
門類齊全 裝備提高 管理進步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2年我國進口各類印刷機械超過10億美元,其中單張膠印機進口共785臺,約合3.4億美元。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包裝印刷是以凸版印刷為主的,80年代初膠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許多產品印刷中逐步取代了凸版印刷80年代后期凹版印刷異軍突起,以其優良的印刷品質與極高的印刷效率在我國印刷市場中高速成長并趨于成熟。90年代柔版印刷開始在包裝印刷中成為新寵。雖然柔版印刷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包裝印刷中僅占3%左右,但其增長速度是十分驚人的,在短短十來年中,由幾臺迅速上升到幾百臺。在柔版印刷迅速發展的同時,網版印刷在許多包裝印刷過程中也被廣泛應用,大大拓展了網印的應用范圍,成為精制包裝印刷產品中錦上添花的一種重要的印刷手段。因此,我國目前包裝印刷已基本實現了由單一的印刷方式向門類齊全的多種印刷方式的轉變。其中凸版印刷在整個印刷的比重已由80年代初的70%左右,下降到24%,而膠印已上升到44%,凹印占20%,柔印占3%,其他占9%。
我國目前的印刷裝備水平較過去也有明顯提高,技術改造速度加快,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2002年進口各類印刷機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其中單張紙膠印機共進口785臺,約含3.4億美元。從國內印刷機構行業來看,2002年整個行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約30億元,同比增長約12%左右。其中除1億多元出口外,其余基本都是內銷,國內印刷機械行業整體制造水平較過去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國產印刷機技術水平的提高與銷售的增長,有力地提升了包裝印刷業的裝備水平。
在提高裝備水平的同時,我國許多包裝印刷企業的管理也在快速進步。當許多人還沒搞清楚ERP是表示什么意思時,沿海地區的包裝印刷企業已將國外引進的或國內自產的ERP軟件與本企業的管理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較早地實現了企業管理信息化,如上海界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集團、北京地大彩印廠、浙江南方印業有限公司等。
包裝印刷園區建設成為熱點
為充分發揮集聚效應與規模效益,各地政府都大手筆圈地,少則幾十畝,多則上千畝建設包裝印刷園區,一時成為一個熱點。如廣東中山的張家邊中國包裝印刷基地,已聚集包裝印刷企業26家,年產值25億元,實現利稅2.5億元。浙江溫州的中國印刷城目前大小包裝印刷企業約1000余家,年產值約60億元。另外還有江蘇江陰的“中國軟包裝生產基地”、上海的“包裝印刷城”、河北雄縣的“中國北方塑料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都已聚集了一定的規模,大有蓄勢待發,引領中國包裝印刷業的宏偉氣勢。
競爭激烈行業進入低利或微利時代
20多年來,我國包裝印刷企業的數量幾乎增長了近10倍,大量企業的加盟,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加劇了行業內的競爭。競爭既促進了企業技術改造、人才培訓、經營管理、產品與服務質量的提高,又大幅降低了包裝印刷利潤率。從印刷工價的變化最能說明問題,原來每色工價約30—40元,而現在一般在25元左右,低的甚至已降到15元左右。據業內行家分析,15元的工價已是無利可圖,應該是屬于虧本經營。這種惡性低價競爭,很可能會蘊含著以次充好、偷稅漏稅、地方保護等不公平競爭因素在內。因此說這種競爭是十分殘酷的,也是無序的。它必然會損害行業內所有企業的利益,最終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然而由于行業內企業數量的迅速擴展,即使正常的競爭也足以把包裝印刷業推入一個低利或微利時代。
據包裝印刷業比較發達的浙江省提供的有關方面對省內75家包裝企業的調查,75家企業中虧損企業有12家,占16%,虧損額合計為546萬元,占75家企業利潤總額2.71億元的2%左右;75家企業的平均產值利潤率為9%左右。 (中國食品報 雷克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