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華紙業網通訊員仁余報道)今年以來,在國內紙業市場各類原材物料大幅漲價的不利情況下,華泰集團依然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產銷率達到105%,呈現產銷兩旺的大好局面。
2003 年以來,由于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復蘇,特別是中國進入了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全球的原材料價格呈現不斷上揚的趨勢,如鋼鐵、銅、石油等價格已創出近幾年的新高。這一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同樣波及到了造紙行業。造紙的原材料紙漿價格從 2003 年年初就開始緩慢地上升,2003年年底,加拿大、美國漂白針葉木硫酸鹽漿和漂白闊葉木漿每噸上漲幅度都在15% 左右。到2004年3月9日,國際紙漿價格已經創出兩年來的新高,達到608美元/噸。而廢紙價格方面,美廢自 2004 年 2 月中旬以來持續上揚,至今已由每噸 140 美元大幅提升到 165 美元;歐廢價格也自今年 2 月中旬的 127 美元漲至 140 美元。國內方面,雖然紙漿價格在 2003 年總體上漲有限,僅上漲約 3% 左右,但進口木漿價格由于采購價與運費的上漲而平均上漲約20% 。由于廢紙本身上漲約10%左右,加上國際海運價格的上漲,青島、廈門等港口到岸價已由2003 年年初的110美元/噸上漲到140美元/噸以上,由此推動脫墨漿漲幅達30%左右。草漿由于糧食的上漲也出現大幅上漲,由往年220元/噸左右上漲到300元/噸以上,漲幅高達40% 左右。
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2004年以來,華泰集團公司根據全年經營計劃和總體目標有步驟地安排各項工作,精心組織生產,內抓安全、管理、質量和降耗,外拓市場促營銷;同時進一步加快了各項技術改造項目和新建項目的建設工作。
為了保證紙機的安全穩定運行,公司在穩定生產工藝的同時,從挖掘設備潛能入手,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優化,尤其是東營華泰的16萬噸和20萬噸新聞紙生產車間,1-3月份設備利用率達到97%以上,各類消耗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降低。
在成本控制上,公司堅定不移地推行“大集團戰略、小核算單位”,在成本核算上下大功夫。年初開始迅速將集團公司劃分為東營華泰、東營鼎泰、東營協發等多個分公司,并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劃小核算單位,細化考核目標,小到每個車間、每個工段,甚至每個崗位,真正體現“責任明確,利益直接”,以利益推動經濟效益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從而把外部原材料價格上漲這個不利因素消化在內部管理挖潛創效中去,保證了公司的經濟效益在不利的市場條件下繼續保持穩定發展趨勢,并實現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良好、穩定的產品質量是華泰各類產品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的關鍵因素。元月6日,華泰新聞紙、膠版紙、書寫紙全部榮獲國家免檢資格,華泰成為客戶最值得信賴的紙業品牌。華泰新聞紙,尤其是20萬噸同一平臺新概念紙機生產的高質量低定量新聞紙自投放市場以來,市場一直呈供不應求之勢。但面對良好的市場銷售形勢,華泰集團依然狠抓質量管理不放松,牢固樹立“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的觀念,嚴把原料進口關,強化干部員工的工作責任心,以ISO9001和ISO14001認證為依據,加強質量和環保的過程控制,產品一等品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在項目建設方面,華泰5萬噸雙氧水項目已順利投產運行;華泰國際物流集裝箱直通場站和10萬噸漿紙項目也將分別于今年5月份和10月份竣工;同時,其它陸續將要建成和開工建設的項目還包括華泰大廈貴賓樓工程、輕膠紙改造項目以及華泰化工集團增上的一系列項目。此外,年產35萬噸SC紙、15萬千瓦熱電工程,以及由政府和華泰聯合出資積極興建的興廣(博興—廣饒)地方鐵路等項目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幾個項目的建設必將進一步增強華泰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從容應對國際紙業巨頭的挑戰。
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華泰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發揚求真、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真抓實干,開拓創新,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堅定不移地實施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并以資本為紐帶,實施強強聯合戰略,不斷擴大企業規模,繼續保持企業的跨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