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對出版業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年,出版體制的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事改企”“企改股”作為出版產業的改革目標在2004年將會得到非常深刻的體現;同樣,銅版紙在2004年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所以,預測和評論2004年出版業銅版紙市場狀況和發展趨勢是非常困難并可能不切實際。本人拋磚引玉,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為了分析和表達清晰,明確幾個概念。1、出版業是指圖書、教材和雜志的出版單位的集合,不包括報社。2、高檔銅版紙:全木漿原紙和先進的進口涂布機生產。如紫興、金東、晨鳴、大宇等銅版紙及進口銅版紙。3、普通銅版紙:非全木漿原紙和一般涂布機生產。如大多數國內造紙廠生產的銅版紙。下面從出版業的需求和銅版紙生產供應兩個方面探討。
一、出版業的需求
銅版紙在出版業的使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教輔和圖書的封面及插頁。 2、中小學《美術》教材的正文。 3、高檔雜志的內頁和雜志的封面。
按照三個方面的用途劃分,對于銅版紙的價格彈性按次序從大到小。(為了測算簡便,本文的所有紙張規格均按正度計算)對于教材、教輔和圖書的封面及插頁,由于銅版紙用量少,分攤到每一本圖書上的封面或插頁的銅版紙成本是非常小的。用157克正度銅版紙作為封面,按7000元/噸(含稅,以下同樣)計算,每一張157克正度銅版紙的成本是0.9445元,按照32開本的圖書測算,每一本圖書的封面(含封底共4頁)紙張成本是0.059元,如果有兩張插頁或扉頁,同樣是0.059元,所以,一本書的銅版紙成本為O.118元,占紙張總成本的比例較小。對于中小學《美術》教材的正文用銅版紙,用105克正度銅版紙,按7000元/噸計算,每一張105克正度銅版紙的成本是0.6317元,按照16開本48頁測算,每本教材的正文銅版紙成本是0.9476元。按發行40萬冊計算,教材的正文用紙成本是37.904萬元。對于高檔雜志的內頁和雜志的封面,為簡便我們測算內頁。用80克正度銅版紙,按8000元/噸計算,每一張80克正度銅版紙的成本是0.55元,按照16開本80頁測算,每本雜志的正文銅版紙成本是1.375元。按發行8萬冊計算,雜志的正文用紙成本是11萬元。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銅版紙的價格上漲已經超過人民幣1000元/噸。假設銅版紙的價格上漲為1000元/噸,對以上三種銅版紙的用途進行成本測算。
1、圖書封面用157克正庋銅版紙按8000元/噸計算,每一張成本是1.08元,每一本書的成本是0.135元,同比增加0.017元(0.135-0.118)增幅為14.41%。按照發行10萬冊的圖書測算,封面銅版紙,紙張成本增加1700元,增加的絕對金額有限。如果調整圖書定價,消化封面紙張成本的增加是有可能的。
2、《美術》教材正文用105克正度銅版紙。按8000元/噸計算,每一張105克正度銅版紙的成本是0.722元,按照16開本48頁測算,每本教材的正文銅版紙成本是1.083元。按發行40萬冊計算,教材的正文用紙成本是43.32萬元。正文用紙成本增加5.416萬元。如果發行量更大,成本增加更多。由于教材的定價是國家限定的,價格的調整必須得到省物價局的批準,調高教材的定價是非常困難的,也是完全滯后于市場的。所以,教材對于銅版紙的價格彈性在短期內是非常小的。
3、高檔雜志內頁用80克正度銅版紙,按9000元/噸計算,每一張80克正度銅版紙的成本是0.6188元,按照16開本80頁測算,每本雜志的正文銅版紙成本是1.547元。按發行8萬冊計算,雜志的正文用紙成本是12.3ァ6萬元。同比增加1.376萬元(12.376-11)。由于雜志的定價是一年一次,并且讀者的征訂在年前已經完成,若要提高雜志的定價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雜志對于銅版紙的價格彈性是剛性的,沒有調整的余地。
二、銅版紙生產供應方面
對于高檔銅版紙,在生產供應方面除少量進口外,基本上由金東、紫興、晨鳴、大宇壟斷。按照金東120萬噸、紫興15萬噸、晨鳴20萬噸、大宇12萬噸計算,金東占總量167萬噸的71.86%,如果加上進口銅版紙,金東的產能規模也在50%以上。對于價格的波動,金東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從2003年11月份至2004年的2月份,以金東銅板紙為龍頭的價格上漲愈演愈烈,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人民幣1500元/噸。金東銅板紙的價格上漲幅度最大和上漲頻率最快,紫興、晨鳴、大宇緊隨其后,但上漲幅度和上漲頻率相對緩和。分析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1、2000年以來,高檔銅板紙的價格回落持續到2003年7月達到最低點,金東銅板紙的價格低于7000元/噸,雖然是市場的作用,但對高檔銅板紙生產廠家很不利,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價格的回歸理性是生產商的強烈愿望和一直努力的目標。這是銅板紙價格上漲的內在動力和最初原因。2、國際木漿價格的上漲和其他原材料的成本上漲。3、由汽車運輸市場的整頓引發的汽車運費上漲。4、對進口銅板紙反傾銷成功。5、2003年年底,各銅板紙廠家的庫存大幅下降。在以上5點中,第5點反應了市場的供求關系。但2003年底的庫存量低與2003年7-11月的超低價銷售有很大的關聯,所以,真正反應市場供求關系的生產、銷售和庫存數據經過2004年3、4、5月的洗禮才能有效并說明問題。
三、出版業的銅板紙市場狀況
銅板紙在出版業中的使用日趨理性。經過多年的發展,紙張質量的普遍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出版物的印制質量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與質量同步提高的是出版社的用紙理念——從單純的迫求質量到現在的質量與圖書的檔次匹配。雖然很多出版業內人士沒有明確表示,但普遍的法則是:一般圖書的用紙質置更好,教輔的用紙質量適可而止。反映在銅版紙上,一般圖書的封面或插頁用紙可以繼續使用高檔銅版紙,紙張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可以通過增加圖書定價消化或者為了保持質量和圖書的競爭力而減少利潤,畢竟在每一本圖書上的封面成本增加是非常小的。(前面測算不足0.02元)對于教輔的封面用紙,由于競爭的加劇和教輔本身質量的定位,是否繼續使用高檔銅版紙視各出版社的戰略而定。考慮到教輔的發行量普遍比較大,封面總成本的增加也是比較可觀的,可能大多數出版社選擇用普通銅版紙替代高檔銅版紙,適度地降低檔次但不犧牲利潤。《美術》教材的正文用銅版紙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國家的限價、教材的質量、出版社的形象及自身的羸利能力。所有的因素取決于客戶與生產商的博弈:按照現在(2004年3月份)的市場價格出版社肯定不用高檔銅版紙,若基于專一的封閉市場生產商在價格上有較好的協商出版社使用高檔銅版紙的概率較大。對于高檔雜志的正文用銅版紙,正如前面的測算和分析,雜志社是不可能冒損害自身形象及傷害讀者的風險提高定價,面對增加的紙張咸本要么降低效益要么尋求銅版紙的替代品,在此情況下,雜志社采取替代品措施的可能性較大。對于替代,我認為可以細分為兩種情況。
1、普通銅版紙替代高檔銅版紙。由于兩者的價格差很大,有著成本壓力的客戶會選擇這種替代。如教輔的封面、教材的正文。由于普通銅版紙的產量并不大,這樣的替代勢必增加普通銅版紙的供應壓力,導致價格上漲幅度加快,縮小價格差。(由于篇幅關系,在此不展開討論)
2、輕涂紙替代銅版紙。輕涂紙的廣泛使用和自身的優勢,贏得了很多客戶的青睞。在銅版紙價格壓力增加的情況下,對輕涂紙是非常好的機遇。除了價格優勢外,輕涂紙在克重上更具備明顯的優勢,用ア0克輕涂紙替代80克銅版紙對于雜志社是非常漂亮的選擇,總成本不僅不增加,有可能降低,所以,銅版紙價格的上漲對擴大輕涂紙的銷售不失為福音。同樣,進口的中涂紙、重涂紙若有價格優勢也會作為替代品。這樣,供應的范圍大大增加,銅版紙的供求關系在新的平臺上將會重新博弈。
2004年出版業面臨重大改革,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很難預料。對于出版業銅版紙的市場狀況是謹慎。出版業的發展是良好的,紙張用量的基本面就象中國經濟一樣是樂觀的,但本人的觀點相對保守,謹慎但不很樂觀,特別是ァ月份以后,出版業的紙張使用與紙張市場一樣很難預測。出版業用紙的理性和務實,紙張產品的多樣化,銅版紙相關產品的增加,眾多的因素相互影響,反應在出版業的銅版紙市場狀況將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最終走向理性和雙贏。雙贏的意義就是銅版紙的價格既物有所值又相互認可,單一的低價和失去理性的高價只能是暫時的,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會最終裁決。(丁建)
聲明:本文為紫興提供景華紙業網,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