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道拉恩索集團中國銷售公司副總裁宋望球先生作分析報告
如需轉載請注明景華紙業網和作者
(景華紙業網特別報道 周在峰)2004年4月15日,“2004全國出版材料工作信息交流研討會”在北京十三陵召開。會議上,斯道拉恩索集團中國銷售公司副總裁宋望球先生做了《近期國際、國內紙漿行情以及近期影響國內紙張價格的因素》的講座,對當前國際、國內的紙漿、紙張市場形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宋望球先生認為,當前紙張、紙漿價格上漲受幾個關鍵層面的因素影響:供需關系、制造及供應成本的變化、疲軟的美元、不確定因素等。這些因素的發展,影響了紙漿、紙張價格的趨勢。
一、供需關系
供需關系在市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2004年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周邊國家及地區經濟普遍看好,一季度有望達到9.5%,良好的宏觀經濟對紙張的消費是一個促進作用。2004年,我國高檔文化用紙市場的整體的供需形勢是:需求的強勁增長,產能的有效投放。
根據對西歐和北美紙張市場的觀察發現,紙張需求的增長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加上2-3個百分點。而紙張消費的規律和GDP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GDP低于1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紙張消費普遍較低,主要原因是,人們大多處于溫飽階段,對紙張消費的需求不大。而GDP高于1000美元以上的國家,紙張消費的需求受到經濟增長直接刺激,會隨著GDP的增加而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對紙張的需求不斷增強。在2003年我國的GDP已經超過1000美元,并繼續保持高速發展。而且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其GDP已經遠遠超過1000美元,并接近5000美元。這些發達城市和地區對紙張需求強勁,對目前我國紙張市場的供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拉動。
由于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地域差別明顯,城市和農村發展需求有很大差異,因此,我國紙張市場還有著不穩定因素,并影響著我國紙張市場的供需變化。據NLK Associates統計,2003年亞洲文化用紙需求量增長為8.9%,中國國內增長率則約為8%。2003-2004年,中國高檔文化用紙需求增長量為60萬噸,而影響到2004年我國高檔紙市場的產能增長只有25萬噸。亞大洲其他地區需求增長120萬噸,而產能增長只有15萬噸。需求與供應之間的不同步發展會強有力地拉動價格的提升。

分析圖
二、制造及供應成本的變化
目前,造紙企業面臨多方面成本急劇上升的壓力。漿價上漲,能源價格上漲、電力供應趨緊,其他基礎類化工原料價格增長,公路運輸費用幾近翻倍,鐵路和海運不同幅度上漲等等,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紙企業的成本壓力。
紙漿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商品,中國的紙漿市場已經和世界紙漿連為一體。而自2003年至2004年4月,針葉漿價格上漲了26%,達到了630美元/公噸,增幅超過1/4;闊葉漿價格也有大幅度上漲,目前價格為530美元/公噸,增長了18%。而且目前漿價仍然在上漲,并沒有停止的跡象。漿價的大幅上漲給造紙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目前我國紙價的上漲起到了推動作用。
能源短缺,價格上漲,電力供應日益趨緊,對造紙企業也有著很大的影響。造紙企業是用電大戶,缺電是企業面臨的困難,拉閘限電已經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煤炭價格上升了接近50%,已經從350元/噸增長到目前的520元/噸,幾乎是幾天一個價。而造紙企業的發電廠基本上是用煤炭發電,煤炭的短缺和價格上漲,對企業成本造成很大壓力。
化工產品現在也有上漲,主要是基礎類的化工原料和包裝塑料制品等,例如乳膠等。
而運力緊張,運輸費用的大幅增長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行超載整頓以來,公路運輸費用幾乎翻倍。紙張運輸一般采用公路運輸,這無疑使得企業的成本相應增加。鐵路運輸是國家控制,運力也日趨緊張,目前,海運和鐵路運費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種種制造及供應成本的增加,都對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目前,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了紙張的價格。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些成本因素都沒有緩解跡象,這種影響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存在。(周在峰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