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滬上新聞紙制造巨頭上海泛亞潛力紙業公司透露出一個新消息,該公司正著手一輪新的擴張。“公司投資數十億元在河北設立了另一條新的生產線,2005年可望正式運作,未來可以將產能一氣提高30萬噸,每年總產量達到44萬噸左右。這一大手筆投資的資金源于公司的兩大海外股東,其一為美國潛力工業股份公司,其二為新加坡泛亞集團。”
據了解,該公司作為上海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新聞紙生產大戶,已經穩定地成為上海市場上幾大報業集團新聞紙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反傾銷保護國內企業
日前,商務部公布的新聞紙反傾銷措施復審終裁指出,中國將繼續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新聞紙征收期限為5年的反傾銷稅。國泰君安研究員王峰昨日對此表示,“這一終裁,意味著國內新聞紙行業自1998年以來將獲得11年的保護期,今年下半年國內新聞紙價格,僅會小幅上漲,基本保持穩中略有上升的走勢。”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出口至我國的新聞紙價格,往往比在海外售價便宜,原因就在于國內紙業需求量較大,外商們往往利用低價爭取巨大的銷售量。”國泰君安王峰分析說,“國內新聞紙的需求正在穩步上漲,未來持續看好,這才是外商發動傾銷的關鍵原因。”
近年來,為了規避反傾銷,國際紙業巨頭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中國加緊“圈地”,締造自己在中國的產業鏈。世界第二大林漿紙生產巨頭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在廣西投資16億美元設廠,全球紙業排名第十的印尼金光集團APP,也加緊在內地投資年產60萬噸的漿紙項目。
價格堅冰打破不易
盡管美國、日本等海外紙業巨頭近期紛紛宣布,今年7月開始銅版紙等文化類用紙將提價,平均每噸紙上調60美元左右,同時,我國內地的白卡紙售價也開始上揚,幅度為200元/噸不等,但是,國內的新聞紙巨頭們依然“巋然不動”。
“目前內地新聞紙的價格平均在5000元/噸,相對于年初時最低谷期4800元/噸有所回暖,但是總的看來依然處于低谷期,和2001年6000元/噸的火爆行情相去甚遠。”業內人士透露。事實上,在全球紙漿庫存減少,能源、化學藥品等原料不斷漲價的背景下,目前新聞紙價格上漲的理由十分充足。
但是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紙業公司50%以上為國有企業,產品質量相對于海外企業存在一定的距離。此外,盡管部分進口新聞紙被征收反傾銷稅,但是其他國家如俄羅斯、日本、北歐國家、印尼等向我國出口的新聞紙產品數量正在增加,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大量的內資企業怎么可能主動喊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