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點
· 造紙工業外資大型企業將會加快發展;國有企業將逐漸退出造紙舞臺,民營企業將繼續兼并重組。
·年產10萬噸以上企業將成倍崛起,年產30萬噸、50萬噸甚至100萬噸企業將會不斷出現,并成為骨干力量;年產5萬噸左右中型企業將成為中國造紙工業的中堅力量;年產3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仍有生存和發展空間。
·境外企業林紙一體化的進度將逐步加快,境內造紙企業速生林建設進展緩慢,步履艱難。定向造紙林規模不大,為數不多,短時解決造紙工業木材巨大缺口可能性很小,但竹紙一體化、葦紙一體化、農紙一體化將會應運而生,大型木漿廠、竹漿廠、葦漿廠將會出現。
·投資向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勢頭將更加明顯,區域紙業發展差距會進一步擴大,華東、華南沿海造紙工業將占全國總產的70%以上。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將成為一個新的亮點,并與西部大開發、東南地區加快發展形成三足鼎立的發展戰略;也給東北、西部造紙工業發展帶來曙光。
·多年來實踐證明,我國紙業產量與鋼鐵產量在世界上所處位置一直不相上下,現在鋼鐵在世界居第一位,紙業總產也會緊迫美國,差距越來越小,紙業總量趕上美國不會太遙遠。
·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高潮,機制紙及紙板的增長率將會居高不下,包裝紙板建設項目可能出現過熱勢頭。
·紙及紙板產量的增長與原料供給不協調狀況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造紙木材無論數量上、質量上還是時間上都“遠水解不了近渴”,廢紙的質、量都有一定的限度,形勢逼迫將會另辟蹊徑。
·廢紙、木漿進口量還要大幅度增長,廢紙、木漿國際市場形勢將會被中國 所左右。
·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那種瞞天過海、得過且過、應付檢查的行為肯定是死路一條,超標排放“人人喊打”,超標排放則停、則關、則死。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因而解決造紙廢水污染技術,會不斷創新,將有重大突破
紙業產量
·到2010年,全國機制紙及紙板年總產量將達到或接近8000萬噸。
·超過或接近年產1000萬噸的省有:山東、江蘇、廣東、浙江。
·漿紙綜合年產500萬噸左右的省、區有:河南、河北、廣西、云南、海南。
·年產200~300萬噸的省市有:福建、上海、湖北。
·年產100~200萬噸的省有:湖南、四川、江西、安徽。遼寧、吉林、黑龍江也將超過或接近100萬噸。
原料需量
·按照木漿比例30%計算,則年需木漿2400萬噸。如果目前規劃的林紙一體化項目能夠實現,國產漿解決15%,即年供1200萬噸,尚有50%缺口。
·廢紙漿比例必須達到50%到2010年則年需廢紙漿4000萬噸,廢紙近5000萬噸。其中國產廢紙回收率達到45%,則年可供3600萬噸,尚缺口1400萬噸。
·非木材纖維比例按20%計算,則年需1600萬噸,較目前年供900~1000萬噸,增加600萬噸左右,若減少非木材纖維用量,無疑將使木漿和廢紙供應產生更大的缺口。
·非木材纖維中,竹漿、芒葦漿會充分利用;紅麻、芨芨草、皇竹草會得到重視和開發;麥稻草及其它非木纖維會因也制宜得到合理利用。
進出口量
·商品木漿: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10年進口木漿肯定突破1000萬噸,至少要進口1200萬噸。
·進口廢紙:到2010年進口廢紙將大大超過1000萬噸,可能接近1500萬噸。
·紙及紙板:個別品種進口量有升有降,總的呈下降態勢,特別是牛皮箱紙板、涂布白紙板、高強瓦楞原紙進口量將會逐步下滑。
·紙及紙板中的部分品種出口量將會明顯上升,包裝紙板及瓦楞原紙出口東南亞的勢頭將會加大。非木材纖維商品漿可能會有少量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