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們通過技改,使原有設備發揮了最大效能,車速由原來的每分鐘320米提高到目前的每分鐘800米,年產無碳復寫紙由原來的1.5萬噸提高到目前的4萬多噸,在沒多占用一點耕地的情況下,相當于在原地又建起了一個半同等規模企業。”在機器轟鳴聲中,江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姜豐偉的介紹令人格外振奮。 7月16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個以技改聞名全市的企業進行采訪。據悉,2640型紙機轉速每分鐘由320米提高到800米,這在全國尚屬首家,它標志著該公司的產能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江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武陟紅麻廠。該廠是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興建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總投資達3.35億元。由于技術不配套,這個從美國等8個國家引進造紙設備的企業成了當地的“老大難”。2002年7月,武陟縣委、縣政府果斷引進廣東湛江冠龍紙業公司高級工程師姜豐偉。后該廠國有股全部退出,姜豐偉和另外兩名法人組建了江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
姜豐偉到任后,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與該公司技術人員一起開始了技改。該公司先后投資50多萬元對影響產品質量的網前箱稀釋定量控制系統和涂布機空氣轉向器進行改造,使產品質量有了保證。在此基礎上,他們又先后兩次共投資200萬元對影響產量的造紙機車速進行了技改。到去年年底,該公司的造紙機車速由原來的每分鐘320米提高到600米,年產量由1.5萬噸提高到4萬多噸。
嘗到技改甜頭的姜豐偉這時想得最多的就是把車速進一步提高,并查閱了大量資料。在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后,今年5月份,他帶領本公司科技人員開始了第三次技改。流送系統和紙機脫水系統是影響產量的兩大關鍵設備,如果購買新機器,需投資上億元,單是購置一個流漿箱就需要100萬美元。姜豐偉和同事們通過上百次研究,決定對流漿箱施行“置換”手術,改變其參數和結構。結果,他們僅投資10萬元就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在兩個月的時間里,該公司先后投資250萬元對整個生產線進行了大規模的配套改造,以滿足紙機提速后的技術要求和能力要求。對此,姜豐偉和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都付出了很大努力。技改期間,該公司不能正常生產,短短兩個月就損失50多萬元。姜豐偉在技改期間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特別是在對流漿箱進行技改時,連續三天三夜沒有合眼。
談起兩年來的技改,姜豐偉感慨地說:“企業要提高效益,走技術改造、內部挖潛是條好路子。如果所需要技改的機器都要購買的話,我們則需要投資2億元。但我們靠自己的技術力量進行了技改,僅投資了5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