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不法企業逃避高額垃圾處理費使出“轉移大法”
進口廢紙中夾藏生活垃圾
深圳海關正加強監控,并要求進口商出具法定檢驗報告和證明 本報記者康劍波報道昨天,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立法調研組在深圳召開座談會。深圳海關有關人士透露,海關近來連續在進口廢紙中查獲夾藏“洋垃圾”及違禁印刷品。
據統計,上半年深圳口岸進口廢紙120萬噸,價值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貨源地主要以美國和歐盟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廢紙進口激增的同時,“洋垃圾”隨之蒙混過關。6月15日,東莞某造紙廠以進料加工方式向海關申報進口廢紙一批。經海關查驗,發現其中混藏有廚房和衛生間廢物共計50公斤,經檢驗檢疫部門檢驗確定為生活垃圾。6月24日,深圳海關對惠州某紙業公司申報進口的廢紙實施重點查驗,發現約50公斤生活垃圾混裝紙中。7月2日,深圳蛇口口岸進口的一批廢紙中查獲大量來自澳大利亞的“洋垃圾”。
有關人士分析說,造成廢紙進口中夾藏“洋垃圾”及違禁印刷品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對廢紙進口缺乏裝船前的檢驗,使部分國外企業故意轉移“洋垃圾”成為可能。目前,國內進口企業都只是按照廢紙輸出國或地區的等級標準簽訂購貨合同,企業往往為節約經營成本,不進行實地驗貨,因此實際上無法保證其進口的廢紙符合國家環保標準。這就容易給國外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在出口廢紙中夾藏大量生活垃圾,以逃避所在國高額的垃圾處理費用。
對此,深圳海關建議要求進口商在進口時提供裝船前主要廢紙輸出國的法定檢驗機構對廢紙的等級檢驗報告,并出具相關貨物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要求的證明。進口商在訂立進口合同時應包括有關環保條款,以對出口方造成制約,減少故意夾藏事件,打擊廢紙輸出國部分企業的不法行為。
據了解,目前深圳海關正在加強關區進口廢紙的分析監控,要求各所屬口岸海關注意加強風險分析,對來自敏感地區、重點企業的廢紙加大查驗力度,防止以進口廢紙為名向國內轉移“洋垃圾”等違禁物品。(記者康劍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