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泡沫塑料飯盒曾一度是可怕的“白色污染”,但隨著本市自2000年開始對于飯盒回收征收處置費,“白色污染”如今成了“資源”。然而新問題又來了:大量花花綠綠的有毒塑料飯盒開始泛濫,不僅成了新的“污染”,更由于由塑料回料合成、工藝低劣、添加色素,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有色飯盒由不潔回料合成
目前申城很多小飯店都使用“有色塑料飯盒”:質地堅硬,內分飯菜格,很適合外賣。很多白領中午都吃這種飯盒裝的盒飯。但市容環衛局廢棄物管理處特廢科的專家沈冀剛告訴記者,這種飯盒衛生質量最不牢靠,因為采用的是“塑料回料”。首先,目前對其制作沒有統一的質量技術標準,一般工藝簡單;其次,由于無法對塑料回料清洗干凈,就添加色素掩蓋。這種飯盒同花花綠綠的“有毒塑料袋”差不多,會致癌。
“白色污染”已成資源
據記者了解,由淀粉紙漿做成的飯盒其實也不干凈,因為淀粉和紙漿放置時間長,容易滋生微生物。
埋入地下后只能降解成片狀,無法徹底分解。
沈冀剛告訴記者,其實白色泡沫塑料飯盒最干凈,塑料的本色應該是白色,且有透明感。目前上海只有5家單位生產,有著嚴格的生產技術標準和作業規范,因此市民可放心食用。他介紹說,2000年《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施行以來,全市已回收廢棄一次性塑料飯盒6億多只,在昆山的回收處置公司已經被回收利用,制成塑料粒子,成了“白色資源”。
《辦法》管不了有色飯盒
據悉,《辦法》中所指的“一次性塑料飯盒”主要是指以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為原料生產、不重復使用且難降解的發泡塑料,即通常所指的白色發泡塑料飯盒。由于“有色飯盒”和紙漿飯盒都不在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雖然他們對環境和人體都有害,環衛管理部門卻無計可施。
市民舉報“黑飯盒”有獎
然而日前,市容環衛部門卻發現,大量外省市的一次性飯盒偷偷“溜”進了上海。這些飯盒同一般的白色塑料飯盒外觀幾乎一樣,但由于未繳3分錢的回收處置費,在外包裝上沒有粉紅色標簽,被稱為“黑飯盒”。目前已有近20萬只被截獲。
由于不在本地生產,本市管理部門無法把關。很多專家推斷,其外觀過白可能是添加了熒光粉,使用的塑料可能是塑料回料。為了確保市民身體健康,市容環衛熱線52901111上周末已推出“有獎舉報”,凡有效舉報市民可獲得獎勵,市民也可撥打免費電話800—220—4646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