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專家郭永新對記者說,目前在對我國的產業現狀進行評價時,一般認為我國在某些行業雖然是產業大國,但與產業強國差距甚遠,表現在缺乏核心技術、缺少知名品牌、產品附加值低等眾多方面。
實際上,由于存在著全球范圍內的產業分工,即使是產業強國也不可能在產業鏈的所有環節上都位居第一。作為產業強國,主要應具備產業分工中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能力以及高水平持續發展的能力,即較強的產業生命力。反映在具體指標上, 產業強國應達到以下標準: 行業平均消費效益指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對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量達到世界出口總量的10%;至少有1家企業進入世界前10名;行業最新技術在1年內應用到本國企業生產實踐中。 以上指標基本涵蓋了產業的贏利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國際市場占有率、產業集中度及科學技術水平。如果能基本達到以上指標,則可以稱得上是產業強國。 郭永新說,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指導方針,體現在造紙工業上,就是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利用先進技術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如采用濕法化學技術及紙張涂布技術、提高紙張質量、建設一批高附加值項目、生產面向國際市場的高檔產品等。 高附加值是相對于其成本而言的,因此紙張生產要注重降低成本。近年來,繼新聞紙、銅版紙之后,國際上低定量涂布紙及超級壓光紙發展迅速。低定量涂布紙、超級壓光紙都是高附加值產品,應成為今后重點發展的產品。 將環保達標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中國造紙工業年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總排放量15.6%;排放廢水中化學耗氧量占全國工業總排放量的43.5%。由此可見,造紙工業在環保方面的“重要地位”。造紙工業的污染問題不解決,不但產業發展受到限制,而且將對社會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災難性后果。因此,造紙工業必須把環保達標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 建立有利于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發展機制。造紙工業投資額大,在計劃經濟時代,項目建設主要是由國家投資,這一歷史原因造成了造紙工業的國有成分比重高。但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較低,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外資企業的差距就更大。以2002年人均利稅為例,國有造紙企業為9000元,全國企業平均為18000元,而外資企業為60000元。 創造一個有利于企業家、高級管理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發揮才智的激勵機制,是做強造紙產業的重要保證。只有事業做大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利用后發優勢,借鑒成功經驗,少走彎路。項目建設要高起點,有的要瞄準國際市場,一步到位。 由于中國纖維資源總量有限,造紙工業的發展更要在提高內涵上下功夫。要做好發展規劃和協調工作,減少重復建設。有的方面還可以變劣勢為優勢,如我國森林覆蓋率低,這是不利因素,但宜林荒地多,有發展速生林方面的成功經驗。企業應減少自己摸索的時間,少走彎路。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造紙工業具有生產流程長、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有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良好基礎。采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信息手段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管理和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盈利能力,是使企業更好發展的重要舉措。 郭永新說,回首過去,中國紙業已取得驕人業績;展望未來,強國之夢并非遙不可及。只要沿著新型工業道路再奮斗10年,中國成為世界紙業強國的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