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西 域
紙張自從我國漢代發明以來,經過2000多年的演化已經融入人們的每一個工作和生活的細節。當我們已經習慣了滿桌的打印紙、新聞紙、銅版紙、傳真紙……一場新的紙張革命正在悄悄走進歷史的畫卷,王東臨在這個即將到來的變革中看到了一座金礦,他的淘金路不僅成就了一家引人注目的軟件企業,同時也正在改變傳統的工作和生活。
書生意氣
起步數字人生
每一個見過王東臨的人都會得出一致的結論:這是個書生,不像生意人。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王東臨創辦的公司便叫書生。書生是與紙打交道的人,王東臨和他的書生公司也不例外。不同之處僅在于,這是一個網絡時代的書生,因此,其生存的紙介也發生了一些相應的變化。王東臨在過去的近10年時間里一直把數字紙張作為了個人和公司發展的基本載體。
數字紙張的生存原則很簡單:一棵大樹將要朽爛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生命誕生和成長。數字紙張是在傳統紙張的故紙堆里長出來的新生命,它延續了傳統紙張的菁華,成為了王東臨和書生的生存載體。
王東臨最初關注數字紙張技術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的計算機行業正處于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一些具有超前意識的專家提出了用信息技術代替傳統紙張的設想,從而引發了轟轟烈烈的無紙化運動。這場運動隨著網絡的發展愈演愈烈,但結果卻是無疾而終。
事實上,IT技術的廣泛應用非但沒有帶來任何紙張消費減少的跡象,相反,大量的打印機每天都在吞噬著越來越多的紙張和造紙原材料——森林。無紙化最終被IT業界公認為是一次不切合實際的“大躍進”。其結果使一些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IT技術不可以降低紙張的消耗。
在這種背景下,具有書生特有的執拗性格的王東臨仍埋頭于用IT技術取代低效率傳統紙張應用的研發工作。這種執著最終成就了書生公司的SEP數字紙張技術,也使王東臨成為了我國數字紙張技術的奠基人。
1994年,王東臨開發出自主版權的RIP技術(一種桌面出版系統的核心),從而奠定了其推動數字紙張技術的第一塊基石,也是他邁出其數字人生的第一步。RIP技術解決了數字文檔在客戶端實時還原版面的問題,從而使數字文檔更多地繼承了傳統紙介文檔的特點。時隔一年,王東臨推出了第一代中文全息數字化技術。這一技術進一步解決了圖書信息的完整性問題。這些技術后來成為書生開拓數字圖書館和電子公文兩大數字紙張應用的基礎,同時也開始顯現出SEP數字紙張技術的雛形。
之所以開發這些數字紙張技術,王東臨認為,傳統的電子文檔在代替傳統紙介文檔方面存在著致命的缺陷。如Word文檔的內容只要擁有它的人就可以任意地篡改、編輯和傳播。這種特點使電子文檔不具有可信任性。因此,所有包括權利義務規定在內的文件都仍必須有紙介文檔。同樣,具有版權的文檔以電子文檔的存在也勢必造成在版權的失控。諸如此類問題成為無紙化失敗的重要成因。因此,信息時代需要一個能繼承傳統文檔各種功能特點的信息表現形式。
僅僅有了最初的技術雛形并不能對產業產生影響,也無法創造相應的社會價值。因此,王東臨開始考慮創辦自己的公司把這些技術推向市場,讓各個領域的人群得以享用。
1996年,一個僅有6個人的新興公司出現于中關村。這個公司就是今天被媒體譽為“最值得關注的軟件企業”——書生公司。8年后的今天,書生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300多人、營業規模超億元的軟件企業,而多年來不斷對數字紙張技術的研發投入和應用開發也使其發揮出了越來越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盡管數字紙張真正的大眾化應用才剛剛開始,王東臨卻已經在“數字紙堆”里掘得了第一桶金。
牛刀小試
淘金數字紙張
在過去的8年中,王東臨和他的書生公司最值得自豪的數字紙張應用,當屬電子公文莫屬。電子公文是書生SEP數字紙張技術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應用。
王東臨曾經非常自豪地說:“我們在電子公文應用領域擁有90%以上的市場,書生電子公文已經在國務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檢察院、北京市政府、國資委、海關總署、信息產業部、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中央/地方政府機關、金融機構廣泛應用。我們的用戶遍布中國每個省(除臺灣外)、每個城市、大約90%的縣和海外20多個國家,累計約1000萬種政府公文采用了該技術處理,書生用戶平均每秒鐘收發10份電子公文。以目前的電子公文應用量,按傳統公文每份的傳遞費用為10元計算,它每年將為這些用戶節省30億元以上的郵遞費用,這還不算它節省的紙張成本及因為效率的提高帶來的間接效益。”
由于電子公文的應用,不少政府機關告別了大量紙介公文存檔的“故紙堆”,在這種變化中,SEP數字紙張技術及其電子公文系統名利雙收,而用戶則同時獲得了更加豐厚的回報。王東臨也因此被聘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專家組成員。
電子公文領域的成功使書生在獲得第一桶金的同時也使王東臨進一步清楚地看到了數字紙張技術帶來的廣闊市場。基于此,王東臨在2001年成立了書生數字公司,專門從事SEP數字紙張技術在數字圖書領域的應用開發。
書生SEP數字紙張在數字圖書館的應用在短短3年時間里已經將書生數字推向我國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第一把交椅。“我們現在累計已經擁有8000多萬頁、20多萬種的數字圖書,而且每天仍以200多本速度增長,并擁有了300多萬讀者群。”王東臨說,“書生數字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提供商,僅在北京地區就擁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盡管數字紙張技術已經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但王東臨覺得這仍只是整個數字紙張產業中的一角,“更為廣泛的市場還在后頭,未來10年內,數字紙張應用將是一個千億美元規模的市場。而且,隨著電子紙的出現,數字紙張軟件技術與電子紙硬件的結合將在大眾領域獲得更大規模的應用,從而產生難以預計的變革性影響。”
據來自第三方的消息,王東臨正在將書生公司引向國際市場。有消息稱,書生已經與理光公司達成合作,計劃將書生SEP數字紙張技術引入國際市場與Adobe等國際化公司同臺競技術。
與此同時,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已經開始付諸實施,這個被稱為智能文檔的數字紙張新應用將成使其應用不再只限于局部的行業,而是所有的普通大眾。
顛覆傳統
超越方正電子
4月16日對王東臨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式的日子。這一天,書生正式宣布地將數字紙張作為書生公司發展的核心。其后,6月16日,書生緊接地發布了基于SEP數字紙技術的idoc智能文檔解決方案。按照王東臨的觀點,智能文檔將對傳統的電子文檔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同時也將使數字紙張技術從局部的行業應用走向更加廣泛的大眾應用。
“我們的idoc智能文檔解決方案將對電子政府、企業管理軟件、辦公自動化軟件及傳統的辦公軟件帶來根本性的變革。”王東臨說,“SEP數字紙張技術在電子公文和數字圖書館的應用只是對公文和圖書領域產生了影響,而idoc則將對所有的企業信息化,甚至于個人辦公帶來質的突破。”
按照介紹,傳統電子文檔均為靜態文檔,文檔中的內容與其他文檔或數據庫不會發生關聯,但實現中,很多數據和信息是動態變化的。而idoc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態——idoc文檔是動態文檔,它可以與數據庫及其他文檔動態地交換數據。這樣,當辦公文檔需要存入數據庫時將不必再重新進行數據錄入。此外,idoc文檔可以直接生成SEP文檔,使其中的內容變得不可更改和分割,使之成為可信任的商業文件。
“以企業間簽署的合同為例,以往所有合同都需要一份紙介文檔作為法律依據。采用idoc文檔后,合同各方只需在雙方確認的idoc上加蓋各自的電子公章后生成SEP文檔,并保存在各自的電腦里就可以了。由于這樣生成的文檔不可篡改,也無法將電子公章截取下來挪作它用,因此,它具有與傳統紙介一樣的法律效力。因此,企業將可以擯棄傳統的紙介合同。從而帶來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可管理性。”王東臨認為諸如這種改變將使SEP數字紙張技術在代替傳統紙介文檔方面起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如果王東臨的這一應用設想能在很大的商業范圍內廣泛應用,我們將不難理解數字紙張技術將對整體產業帶來的改變。
同樣基于對智能文檔前景的樂觀預期,國內的方正電子、美國的微軟、Adobe等公司也紛紛試圖進入這一領域。面對方正電子提出智能文檔戰略,王東臨以自信的口氣宣稱:“方正在激光照排領域的成功和貢獻我非常佩服,但在智能文檔領域,我們已經超越方正。今天我們的解決方案已經是可以應用的具體產品,而方正的智能文檔戰略仍是一紙空文。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激光照排看方正,智能文檔看書生!”
數字紙張技術也好,智能文檔也罷,其真正的應用都還只是一個開端,路還很長,王東臨也仍在續寫他的“數字”人生。有消息稱,基于數字紙張技術的一個更龐大計劃正在書生內部醞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