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這一外來物種的大面積種植是否會引發生態問題?爭論從未間斷!近年來,來自印尼的金光集團、芬蘭的斯道拉恩索及日本王子紙業等世界造紙巨頭紛紛在我國南方大面積種植桉樹,旨在建設融造林、制漿及造紙于一體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
在大型造紙企業開始在中國大面積種植桉樹時,最近,有生態學家和林業專家指出:桉樹是“綠色沙漠”,其會破壞生物多樣性、破壞土壤、易引起火災及病蟲害等等。而有專家則稱其為是提升造紙產業、造福百姓的希望之樹。
人工桉樹林:禍兮?福兮?近日,記者在廣東、廣西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 桉樹種植潮襲來 利弊之爭再起 桉樹,原產于澳大利亞。目前中國桉樹面積已達150萬公頃,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澳壳叭斯よ駱淞謴V東種了30萬公頃,廣西種了20萬公頃,海南有18萬公頃,云南有17萬公頃,此外,四川、湖南等地已嘗試在寒冷地區種植桉樹,桉樹有北移的趨勢!眹伊謽I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首席科學家陳少雄說。
在廣西,造林大軍有印尼金光集團、芬蘭斯道拉恩索和日本王子紙業等國外巨頭,也有高峰集團等國有林場,還有一大批的纖維板廠、中小型民營造林企業及千萬農戶。有資料顯示,目前各大企業造林熱情依然不減,都在積極追加投資,雄心勃勃地擴大在南方諸省區的桉樹種植面積。
當桉樹種植面積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擴張時,專家開始對這一外來物種在國內的大規模種植產生憂慮。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廣東召開的一次桉樹學術研討會上,圍繞桉樹是否會破壞生態環境進行過激烈爭論。當時否定的觀點占了上風。
當桉樹向“動植物王國”云南大舉進軍時,又有專家稱人工桉樹林為“綠色沙漠”,因為其植物種類單一;林地表植被很差,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樹林生物多樣性水平低,易感染蟲害等等。
而面對種種指責,一些種了幾十年桉樹的國有林場則不以為然。一些桉樹專家也認為,對桉樹發展引起的一些現象不必過于恐慌,采取適當的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誰是誰非?桉樹專家逐一答疑 國內最早大面積營造人工桉樹林的是廣東雷州林業局。1954年至今,經過50年經營,已擁有桉樹林地70萬畝。如今雷州半島人工林的80%%是桉樹,因而有“桉樹島”之稱。雷州林業局總工程師莫曉勇博士對記者說:“雷州林業局在同樣的土地上種桉樹50年,如今這片地上的植被還是非常好。經過長期觀測,桉樹林下植被常見的有20多種,而不像人們所說的寸草不生!
建于1987年的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家級桉樹研究中心,其研究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中心楊民勝主任說,經過長期觀察研究,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證實桉樹對別的植物會產生毒害及生化相克作用,在立地資源對喬木和灌木足夠時,桉樹林下的植被同樣會生長旺盛。
對于桉樹是“抽水機”的指責,陳少雄說,中心與澳大利亞專家對“桉樹與水”這個課題進行了3年聯合研究,結果表明,桉樹光合作用強,用水效率很高,其用水絕對量比其他人工樹種少,單位重量用水量不大。
至于病蟲害,廣西東門林場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申文輝認為,桉樹病蟲害也較少,且傳播面積都不大。根據雷州半島種桉樹的經驗,其蟲害威脅要比其它樹種小得多。
有生態專家擔憂桉樹會耗盡土壤養分,對此楊民勝說,根據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桉樹葉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氮。巴西曾對一個樹齡為4年的柳葉桉林的生物量和養分作了研究,證明桉樹從林地吸取的養分只占總量的15.8%%,還不及每年由落葉返回的數量。
在澳大利亞悉尼發生森林火災不久,有專家上書海南省政府,稱桉樹林易發生森林火災。對此,楊民勝說,在我國南方林區中,桉樹林發生火災最少,澳大利亞林火頻發是因為其干旱與高溫發生在同一時間的緣故。
關鍵在提高我國人工林經營管理水平 “樹種單一、影響土地、火災及病蟲害威脅等問題,是所有人工林發展都必須面臨的問題,把所有問題都歸罪于桉樹是有偏見的。” 楊民勝說:“雷州半島種桉樹50年,越種越好,說明桉樹本身無罪,關鍵看怎么經營。” 雷州林業局莫曉勇博士也認為,人工林的生態本身就比較脆弱,存在的許多問題并不是桉樹的“專利”。 陳少雄認為,現在有些地方采取的是分散、個體、掠奪性的經營方式,只管收取,不管投入,以這種方式發展人工林,不論是什么林種,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而如果經營規范,就會帶來很好的綜合效益。
在南方諸省區中,廣西的林業資源為國際造紙巨頭所看好,它們紛紛進駐廣西,欲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對由此而引發的桉樹種植“狂潮”,莫曉勇博士認為,綜合考慮經濟及生態各方面的因素,在我國南方種植桉樹,發展林漿紙一體化是可行的。但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有整體科學規劃;從經濟手段上引導農民科學種植,制定優質優價的收購辦法,使農民按操作規范種植。此外在林業政策、經營方式等方面必須有所改變。科研工作也必須加強。
“根據自身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承受能力,做好整體規劃,選擇合適的實施主體,確定適度的規模,這是南方各省區林漿紙一體化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莫曉勇博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