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作出了關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決策,全力推進企業資產重組,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機制。從已經資產整合建立了現代企業機制的企業來看,的確面貌換然一新,效益顯著,顯現了現代企業應有的活力。
1. 全力推進企業資產重組,加快建立現代企業機制
坐落在上海浦東新區的鄉鎮企業——上海界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1000元起家的村辦小廠,經歷近30年的艱苦創業,不僅在中國股市上狂飚突進,成為中國第一家村辦企業以“界龍實業”掛牌上市,贏得了“中國農村第一股”的美譽,而且當今已成為中國著名的包裝印刷集團企業之一。其屬下具有一定規模的合資、合作企業15家,總資產達9億多元,年銷售額8億多元,創利稅6000萬元。
又如,江蘇太平洋印刷有限公司是1992年在原金壇裝潢彩色印刷廠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十年來,他們依靠開放政策,團結廣大員工,勵精圖治,得到了飛速發展,從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廠,躍入大印刷企業的行列。目前,企業總資產3.3億元,員工980名,無形資產2900萬元,公司下設常州、蘇州、上海、南京、紙制品分公司和大洋印刷廠。2002年完成產值2.8億元,較上年增長了33.4%,實現利稅5500萬元。
2. 立足科技創新,提升我國包裝印刷工業
過去,我國包裝印刷工業每前進一步,都抓住了世界包裝印刷技術發展的先機,及時將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材料融入到行業發展中。進入21世紀,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進入,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和包裝新材料的不斷研發,這些都將拉動我國包裝印刷工業實現不斷跨越。
總結廣東省印刷工業發展的經驗,不難看出,廣東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帶動了印刷特別是包裝印刷工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大量引進先進技術及設備。廣東印刷業,借廣東先行開放改革試點的機遇,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現已發展成擁有印刷企業14,723家(占全國16.2%),從業人數532,376人,固定資產金額456億元,年工業銷售收入659億元(約占全國印刷工業總產值的39%),占廣東國民生產總值3%以上,已成為廣東支柱產業,產品遍布全國各省市和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形成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在中國印刷包裝100強的企業中,廣東省有31家入選,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印刷大省和強省。
印刷是一門資金投入量大,科技含量高,技術設備先進的行業,企業必須不斷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才能在競爭中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就會被淘汰。
3. 逐步實現推行大強小專的生產經營模式
針對包裝印刷企業“小而散”的現狀,積極進行集約化整合。一方面通過合資、參股、收購等整合手段,集聚成大型企業集團,實現集約化生產經營體系,取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由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引航,向國外擴張和拓展世界市場。例如,廣東鶴山雅圖仕,1999年從香港遷入,1997年發展到3000人,2001年達到7000人,現在有1萬多人。另一方面,中、小型包裝印刷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和技術進步,走美、日等發達國家小型包裝印刷企業區域化、專業化、邊緣化的企業群體,共存共贏的發展道路。
按著包裝印刷企業功能不同,有所分工,有所側重。從“大強”、“小專”兩種模式構筑集約化、專業化、創新型的包裝工業的新格局。這樣,我國包裝印刷工業才有立足之地。
4. 抓好“筑巢引鳳”——積極建立包裝印刷城
各地為了發展包裝印刷工業,都在積極規劃建立包裝印刷城,當地政府為鼓勵此舉,都在政策上予以扶植和傾斜。2003年8月5日,香港印刷業商會、廣東省印刷協會和中國印刷技術協會聯合舉辦了“珠江三角如何發展成為世界印刷中心”大型研討會。廣東將在印刷工業總體結構布局規劃上向珠江三角傾斜,從分散化向集約化、規模化和區域協調的方向發展,進一步促進粵港印刷工業的合作,大力吸引外資來珠江三角設立大型印刷企業或地區性的印刷生產中心,發展大中型印刷和擁有先進技術的印刷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為加快包裝印刷強省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華南地區最大包裝印刷專業市場——廣州國際包裝印刷城落戶東沙經濟區,廣州國際包裝印刷城以包裝、印刷機械設備、配件、原輔材料、紙品相關產品、技術信息的交易,交流為主要經營內容,同時集生產加工、教育培訓、科研開發、專業設計、物流配送、信息交流、金融服務為一體的行業CBD。
5. 加強培養和造就一支強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在一個以質取勝的時代,人才成了決定因素。也就是說人才觀念、規模、效益、企業管理、科技含量已成為決定企業勝負的關鍵因素。所以,需要通過培訓、招聘、選撥建立一支富有創造精神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一支具有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兼備的技術人才隊伍,為包裝印刷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