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環境保護局、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山東”為主題的“山東生態省建設高層論壇暨第一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山東省副省長趙克志發表致辭,國家環境保護局、韓國環境保護署負責人及全省17地市政府負責人、國內外循環經濟專家出席會議。
公司繼參加一系列造紙業展覽之后,首次組團參加專題會議就是此次綠博會,并由總經理助理、生產部經理俞紅南親自帶隊,足見公司對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的重視。會上,公司參展人員與社會各屆進行了積極的交流,有力地展示了公司形象和環境保護成效、循環經濟模式,并獲取了豐富的環保信息。
作為國家和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公司從一開始就立足循環發展和清潔生產理念,高點起步進行規劃和建設。不僅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環保政策和規定進行設計和建設,而且努力向國際水平看齊,并投巨資進行污染治理,最大程度地把“三廢”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公司用于環保的設備設施的投資約為5億元,占引進設備總投資的近三分之一,并且環保設施與生產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公司關鍵技術和設備均從國外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環保設備和工藝主要從瑞典和加拿大引進,屬世界一流,生產過程中水循環使用率達80-85%,堿回收率達98%,各類污染物經處理后主要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
公司制漿生產采用漂白硫酸鹽法,污水主要產生于蒸煮、洗選、漂白、造紙及堿回收車間等生產環節,為減輕生產過程造成的水污染,降低耗水量,節省能源,公司引進了世界九十年代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生產裝備,每噸漿排水量僅為30多噸,而國內一般制漿企業每噸漿排水量約為300噸左右。其次,紙板線采用了先進的白水回收系統進行水的循環利用,紙機網部脫出的濃白水直接用于沖漿泵之前的紙漿稀釋,壓榨部的稀白水一部分用于沖漿泵之前的紙漿稀釋,剩余的白水經圓盤過濾機回收其中的纖維和填料后,清白水用做網部噴淋水、水力碎漿機碎漿、紙機損紙碎漿機稀釋、貯漿池紙漿稀釋和圓盤過濾機沖網等,最后僅剩極少部分水量排入污水處理場做進一步的處理。先進的白水循環利用工藝使造紙污水排放量大幅降低,每噸紙板生產耗水僅約10噸左右。三是制漿過程中產生的廢液(黑液)最后進入堿回收系統進行處理,實現能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堿回收系統設備投資3000余萬美元,由蒸發、堿爐和苛化石灰窯三個部分組成。制漿黑液通過六效蒸發器蒸發,濃縮到76%濃度后送到噴射爐中燃燒,充分燃燒后產生的綠液與苛化工段提供的石灰乳進行混合回收堿,重新用于蒸煮。堿回收率最高可達98%,年回收堿18萬噸。不僅解決了污染,而且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黑液經蒸發產生的二次冷凝水和制漿、石灰窯等環節產生的重污水經汽提后所得二次冷凝水再重新回用于洗漿工段和苛化工段。堿爐燃燒產生的蒸汽首先用于發電,發電量為40000千瓦/時,完全可滿足全公司正常生產用電需要。發電后的乏汽則用于制漿造紙。冷凝水經過冷卻塔后再回到堿回收中去。這樣,不但在工藝過程中解決了制漿黑液的污染問題,而且達到了廢液綜合利用、節省能源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石灰焙燒是另一個循環。外購的石灰石經過石灰窯燒成熟石灰,加工成石灰乳后苛化回收堿,沉淀的白泥自經干燥后回到石灰窯中重新燒石灰,不僅成品很低,而且沒有二次污染問題。
公司作為一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制漿造紙企業,盡管在設計、設備選型和建設過程中已充分考慮到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問題,但在生產運行過程中根據造紙行業能耗大的實際情況,仍不斷加強管理,挖潛改造,以進一步節能降耗。投資72萬元實施輕污染水改造項目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徹底解決了全公司每日8000余立方米輕污染水的回收利用問題。目前正聘請瑞典一家公司作污水脫色方案,力爭幾年內實現廢水回用。
此外,位于廣東梅州的60萬畝森博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長勢良好,即將為我們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會是巨大的。
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始終堅持將生態效益放在首位,以“用綠色包裝未來”作為企業的終身宗旨,變單向生產模式為資源的有效利用、重復利用和循環利用,走出了一條全新的循環經濟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