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傳統工業企業抓住宏觀調控的機遇,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克服老企業、老行業的種種不利因素,穩步發展。這中間,山東的造紙業表現尤為突出。
記者今天從山東省輕工業辦公室獲悉,今年1-10月份,全省造紙工業產量820萬噸,利稅60億元,全年產量有望突破1000萬噸大關,利稅70億元,將實現全國同行業9連冠。
山東造紙業的發展,結構調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九五”至今,山東省共關閉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草漿生產線500多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170多萬噸。而與此同時,省政府從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了對晨鳴、華泰、太陽、泉林等紙業集團的扶持力度,使這些企業迅速做大做強。太陽紙業在1995年年產量還不足5萬噸,這些年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企業規模急劇膨脹,到目前已達到6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在新近公布的全國1948家大型企業集團中,山東造紙業有11家當選,數量和規模均居全國同行業之首。
山東省在扶持這些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企業的原料和產品結構調整也進行了積極引導,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
山東省輕工辦副主任、山東省造紙工業協會理事長 宋鴻林
“十五”期間,全省的造紙工業原料草漿木漿廢紙漿的比例已達到三四三,結構更趨合理----
不僅如此,原料結構的調整也促進了產品檔次的提高。近幾年隨著泉林20萬噸銅板紙、華泰20萬噸新聞紙等一大批高精尖項目的投產,山東造紙業的產品檔次也穩步提升,高檔銅板紙、白卡紙、新聞紙、瓦楞紙逐步替代進口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造紙業的發展,環保是關鍵。山東造紙工業的健康發展正是得益于生產發展和污染治理的同步推進。 宋鴻林
小企業沒有一定的利潤率,它根本治不起,企業大了,他就有能力能拿出錢來治污。
為實現造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山東省在加大污染執法力度的同時,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從2003年5月一日起,山東省實施了引導性的嚴于國家標準的造紙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對污染的治理工作由行政干預走向了政策引導。
泉林集團提出“生態紙業”的發展理念,把制漿黑液中的木質素加工成綠色肥料,廢水達標處理后用于企業再生產,實現了企業的良性循環,他們的做法受到國家環保總局的高度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