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虛傳的紙箱城
在萬榮至稷山公路翟店段的兩側,密密層層地坐落著180家紙箱包裝企業,綿連達數公里,號稱“中國紙箱城”。據業內專家稱,這里的確是全國鄉鎮一級最大的紙箱包裝生產基地。它包括68家紙箱廠和42家制箱附件廠、17家造紙廠、25家彩印廠、14家泡花堿廠等等。年產紙箱板1.5億平方米,銷售收入1.5億元。產品行銷河南、山東、陜西、河北和本省本市。
作為翟店鎮的鄉鎮企業,雖然其產值不高,整體規模也不算大,但它卻是該鎮最大的“富民工程”。因為它目前容納了700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每人每年平均收入5000至6000元。毋庸置疑,翟店鎮的紙箱業之興衰,實際上已關系到全鎮千家萬戶的經濟收入。
同業積聚者的憂慮
翟店鎮紙箱業的發展是一個奇跡。該業始發于1993年,10年間達到目前的規模。它是依靠本地豐富的麥草資源而造紙,依靠本鎮豐富的農村剩余勞力資源而造箱,依靠運城市和周邊區域豐富的果品生產而蓬勃壯大的。也就是說,翟店制箱業首先是為了滿足運城市近400萬畝果菜業生產的銷售應運而生的。這個起點一開始就決定了該產業的投資不可能太大,技術含量不可能太高,生產設備不可能太先進,從業人員素質不可能太優秀,發展不可能太規范有序。而最初幾年,企業發展的一帆風順又使這些農民老板們安于現狀,不思后憂。
到了2003年,翟店鎮制箱業中最大的企業投資也不過是1000多萬元。其余都是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的規模,生產設備多為陳舊落后的機器,相當一部分企業還實行家族式管理。然而,此時的世界卻變了:陜西、河南等周邊地區的制箱業相繼興起,市場多了很多強硬對手。加上去年非典干擾、電供不足、天雨連綿,翟店制箱業一時陰云籠罩。于是,有些廠家不在質量上破障礙,卻從價格上找出路,他們競相壓價,而且還不斷擴大生產量以求獲利。個別廠家還自己發電加大了成本,致使企業雪上加霜。大部分企業微利經營,個別企業出現了負利潤。
總有曙光在前頭
面對如此形勢,稷山縣委、縣政府憂心如焚。他們多次調查研究,以破解紙箱城生存發展之難題。針對亂上亂建、無序發展,小而全、小而散,檔次低和不正當競爭等問題,稷山縣人民政府頒布了《關于對翟店鎮包裝制品行業進行規范管理的通告》,并成立了翟店鎮包裝制品行業協會,由政府和協會共同來規范企業。對投資在50萬元以下的企業逐步實行股份制經營,走聯合經營之路。從今年起,不再批建投資在300萬元以下的制箱企業。協會與各個企業簽訂協議,制定了產品銷售指導價并監督執行。
按照縣委、縣政府實施的“雙引工程”和打造“雙星團隊”的精神,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制箱龍頭企業帶頭上檔次、上規模,大力支持企業產品由過去的單純農產品包裝向工業產品包裝進軍,引導制箱企業盡快走上技術設備現代化、生產管理專業化、產品結構多元化、市場營銷國際化、制箱企業集團化的新路徑。行業協會也給企業導航指路,為企業傳遞信息,幫企業排憂解難。
目前,“把制箱業繼續做大做強”已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和愿望,而成為照亮翟店制箱業發展壯大的前進曙光。到今年11月底,昕光包裝有限公司和中正紙箱廠兩企業已分別投資400萬元和300萬元進行設備改造,率先引進并投產了三層紙板流水線和五層紙板流水線。由這兩家企業領軍,一個新技術、新設備改造的高潮將要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