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 魏心宏
2004年,國內成立了13家大型的出版集團,出版界初步完成了集團化重組。那么,如何應對市場挑戰,如何消化龐大的資本和經營客體,就成為擺在絕大多數出版人面前的新課題。
隨著中國出版改革的不斷深化,我覺得2005年出版業的競爭將會更加劇烈,并且這種競爭將使對圖書選題和作者資源的爭奪,過渡到對出版人才、出版機制和市場應變能力的競爭上。一方面,隨著大型發行集團的出現,圖書發行將進一步有序化,逐步形成暢銷、常銷、長年供貨圖書的梯形銷售結構,一些盲目出版和特大型的壓庫圖書群的現象將會隨之減少。出版界對于人才的需求將炙手可熱。另一方面,隨著競爭的加劇,一些出版社在2005年還會繼續背負著劣化選題和庫存加大帶來的沉重包袱,依然會靠走賣書號和冒險出書的路子來延緩它們的“死亡”。
目前,網絡文學廣泛流行,青少年寫手大范圍興起。我認為,網絡寫作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文字運動”,發展是肯定的,但也會受到網絡性質的局限,不會產生很了不起的成就。而那些“80后”的青少年寫手大都是一些愛酷的少年男女。他們在文字中最杰出的才華,是他們對造成他們思想和性格的社會并不想嚴加追究,而是更喜歡稀里糊涂地“感受”、“感覺”。他們的最大資本就是他們的青春和盲動,理智是他們的弱項。所以,他們的作品將在如何“盲動”上更加多姿多彩,而對他們作品的閱讀也將被歸入時尚活動中。
上海文藝出版社的2005年,將發展以暢銷書為主打的純文學讀物。在紀實文學、散文、傳記等非虛構文體上,也會有新的安排和市場策略。
同時,還將對一批老刊物,如《小說界》、《藝術世界》和《東方劍》等進行改良,爭取鍛造出更具市場化特點的刊物軍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