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可分為“出版印刷”和“包裝印刷”。出版印刷基本采用的是膠印,包裝印刷則包含了多種印刷方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絲網印刷和特種印刷技術。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印刷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絲網印刷和特種印刷由于在技術上和傳統印刷方式的較大差異,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個性化的需求,因此,近幾年,絲網印刷和特種印刷的發展速度逐步上升。它的發展前景到底如何?什么因素會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呢?長期從事“包裝印刷技術及質量評價”方面研究的天津科技大學的趙秀萍教授對此進行了分析。

趙秀萍教授近照
趙秀萍,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于北京印刷學院印刷工藝系,現為天津科技大學包裝與印刷工程學院印刷工程系主任,校“三、三、三”學術帶頭人,全國高等學校印刷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會委員;全國印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 包裝印刷技術及質量評價。
教學工作:主講《圖像制版原理及工藝》、《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包裝印刷》等本科專業課程。
主要業績:主持完成部級項目國家標準“印刷技術——印刷圖像的光譜測量和色度計算”。主持天津市教學改革項目“印刷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出版論著三部《現代包裝設計與印刷》、《柔性版印刷技術》、《包裝-設計-印刷》,均為第一作者。正在編寫國家“十五”教材《特種印刷技術》一部,預計2005年9月出版。近五年來分別在《印刷技術》、《今日印刷》、《印刷質量與標準化》、《印刷雜志》等雜志上公開發表論文十余篇。
對于絲印特印行業發展的前景,趙秀萍教授認為,由于“絲印特印”在技術和用途上的特點,其今后的發展趨勢會越來越好。
從技術上講,絲印雖然是一種傳統的印刷方式,但由于其印刷方法簡單靈活,設備投資小,而且不受承印物大小形狀的制約,印刷墨層厚、效果好,所以近年來發展迅速。當然,絲印也有它的缺點,比如自動化程度較低,難以大規模生產等。不過,現在海德堡已經生產出了一種柔性版印刷機,它分為七色,一臺機器多種印刷方式,絲印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它采用“圓壓圓”印刷方法,刮刀內置,印刷速度很快,適合大規模生產。我想這將會是以后印刷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也就是說絲網印刷的大規模生產將成為可能,這些技術上的改進必將帶動市場的繁榮。 關于特印方面,現在有的專家已經提出意見,認為“特種印刷”這個叫法不夠嚴謹,涵蓋范圍過于寬泛,建議改為“專用印刷”,我個人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在前一段的“德魯巴來到中國”會議上,國內外很多專家都認為下一屆的“德魯巴”將是“噴墨印刷”的世界,數字印刷的廣泛應用,使噴墨印刷可以有質的改變,印刷速度將顯著增加,大批量生產將成為可能。還有一些“特種印刷”方法,如移印、防偽印刷、特殊油墨印刷等,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由于其技術方面的優勢,我相信其發展也會很不錯。
絲網印刷和特種印刷雖然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很好,但是就目前市場現狀而言,大部分的企業都還是處于零散無序的狀態,全自動設備及技術在國內發展并不樂觀。就技術而言,趙秀萍教授認為,現在制約“絲印特印”領域發展的技術“瓶頸”將是缺少技術上的“標準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生產方面將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市場也就難以打開。目前相關方面的技術資料較少,專門研究標準化的專家也較少,所以,近期內難以制定一些標準,將是制約該行業大規模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人們個性化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08年奧運會的不斷臨近,給絲印特印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在“特種印刷”領域,由于技術上的優勢,防偽印刷、條形碼印刷、噴墨印刷、數字印刷等在商業方面,都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還有票據印刷和卡類印刷,現在基本上還處于壟斷,是一個暴利行業;由于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今后建筑材料印刷以及綠色環保印刷,都將是“朝陽產業”;還有UV特種油墨印刷,其生產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我相信今后其在生產上的大規模應用將指日可待。
現在“數字印刷”確實已經成為印刷界最熱的一個話題,也將是今后印刷業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數字印刷”對于出版業的影響最大,和傳統的膠印比較起來,“數字印刷”有很大的優勢;但相對于“包裝印刷”來說,這當中也包括“絲印特印”,所受到的沖擊將相對較小,F在一種流行的說法叫“國際印刷數字化”,我個人感覺,以后無論“出版印刷”還是“包裝印刷”,其數字化都將不可避免,比如現在的CTS系統,已經可以采用計算機絲網版,可以印刷大幅面,精度高的產品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數字印刷“會成為印刷業主流的印刷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