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商的歷史上,這是一場特殊的經歷:一個行業協會牽頭,去與一個制造業跨國巨頭因為一些形而上的東西——綠色,環保,森林,做長期的抗爭,這意味著什么?
去年11月18日,由浙江飯店業協會牽頭,要求協會會員抵制在云南毀林造紙的跨國公司金光集團的APP紙。此事件險些引發一場官司:去年11月30日,APP將浙江飯店業協會以侵害名譽權的名義告上法庭,索賠220萬元,并要求協會撤回關于抵制APP紙產品的通知,在媒體上公開道歉。
去年12月1日,杭州西湖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原定于2月23日上午在西湖區人民法院正式開庭。22日上午10點APP正式向法院申請撤回起訴。APP中國總部法務部總經理徐新林告訴記者:“撤訴是為了更好解決問題。”
由一個區域性的行業協會挑起的這個綠色環保運動,得到了全國各界輿論和環保組織的大力鼓勵和支持。
綠色和平組織項目部主任鐘峪評價說:“這是中國第一起由于企業拒絕使用不環保產品而引起的官司。在中國公眾參與環保事業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
雖然這件事件本身的是非確直還有待于權威機構做最后的結論。但這個事件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事件本身,對于浙江商人來說,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社會責任和浙商的新性格
對于商人的社會責任,人們往往列舉不克扣工資,解決就業,多繳稅不偷漏稅,守法而不違法亂紀,不污染環境。
這些是必須的,可僅僅是對于浙江商人自身根本的要求。
大戰APP,不僅僅讓原先一個普通的行業協會——浙江飯店業協會聲譽鵲起,成為大贏家,更有意義的是,讓原先僅僅是地域商人概念的浙江商人,成為一個全國性環保事件的輿論領導者,使浙江商人的全國形象有了一個良好的重塑。
這個事件其實是對傳統浙江商人性格的一個顛覆:低調、現實,對切身利益敏感,這些都是浙江商人的普遍特征。云南的森林,本來與浙江商人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可是,這次”管閑事”中形象得到大提升的事實在昭示:浙江商人,尤其是遍布各地的浙江商人協會,完全可以通過主動性地參與社會事務,發揮自己參與社會、影響社會,提升自己在整個中國社會的形象。
鉆空子者的窮途末路
按照綠色和平組織中國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指認,APP在圈地的同時獲得了暴利。
分析這份聲明關于的APP獲暴利的材料,簡直讓人們出一身冷汗:
APP砍伐天然林的目的在于清理林地用以營造其桉樹人工林基地,確實是“毀林造林”。
其次,APP得到的收益完全可以用暴利來形容:據了解,每立方米思茅松的政府收購保護價接近300元,市場價大約為470元。而根據金光集團與當地的協議,金光集團從林基地獲得的林木協議轉讓價格為每立方米70元。僅靠再轉讓林木,協議價與市場價價差一項,就可以獲利100多億元。
APP這樣做,其實是用了一個精巧的構思:利用了云南當地政府想發展經濟的緊迫心情,(不排除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內部人配合)用一種新的概念“營造其桉樹人工林基地”,將大量的森林進行“資產重組”,在這個乾坤大挪移的過程中,既發暴利,又賺了幫助發展邊疆地區經濟的名。
鉆制度的空子而發財,這些例子在某些浙江商人的發展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隨著制度的健全,人們認識水平的提升,空子會減少。即使如APP這樣的名牌企業,這樣的精巧構思,被一群飯店業浙商弄得相當狼狽,其在中國苦心營造多年的綠色形象,也受到了極大的質疑。
鏈接一:
APP在浙江的部分情況:
據APP方面介紹,2004年,APP在浙江的生活用紙銷售額達到1.5個億,在浙江的飯店做了1500萬銷售額,與前年同期相比,增速在30%以上,“飯店協會的抵制沒什么大影響。”
2004年12月24日,APP再次樹起一座里程碑:寧波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第一階段工程正式建成投產,總投資118.3億元,主要生產設備是目前世界單產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工業板紙生產線,也是寧波第一個百億工業項目。 鏈接二:
綠色和平反駁APP國內外團體齊聲保衛云南森林
1月17日,綠色和平針對金光集團APP最近幾次公開否認在云南毀林的聲明提出嚴正反駁,稱“APP沒有提供任何有效證據以證明其清白”,要求其“停止欺騙公眾,立刻承認錯誤”,并且公開了數以十計的國內外團體聲援保衛云南森林的立場。 1月6日,APP在全球紙業著名網站紙業之路paperloop.com上發表英文聲明,否認綠色和平中國辦公室對其在中國云南省非法采伐和大規模森林破壞的指責。1月12日,APP中國公司在上海召開了新聞說明會,繼續否認他們的毀林行為,APP中國總部總經理姚旭升在其會上表示“APP在云南根本不存在‘圈地毀林、嚴重影響生態、侵害國家、林農利益’的行為”。為此,綠色和平今天做出正式的回應。 綠色和平森林項目副主任劉兵表示:“APP在東南亞一直有毀林的惡績,其在中國云南的操作只是延續了他一貫的做法。APP這種不提供真實資料的自問自答,是難以自圓其說的,我們希望再次提醒APP:這種做法是不利于整個問題的解決的,也進一步表明APP對解決其環境問題缺乏基本的誠意!” 綠色和平對金光集團APP的具體回應如下: 一、綠色和平在2004年12月16日公布的證據中,包括綠色和平三次實地調查的資料和國家林業局、云南省林業廳的報告,這些資料已完全表明了事實,金光集團APP的毀林違法行為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希望APP也提供有說服力的資料,讓公眾自己來判別是非。 二、綠色和平認為,APP在云南沒有紙漿廠并不能證明其沒有毀林;而且,APP在圈地的同時獲得了暴利。首先,APP砍伐天然林的目的在于清理林地用以營造其桉樹人工林基地,確實是“毀林造林”。其次,APP得到的收益完全可以用暴利來形容:據了解,每立方米思茅松的政府收購保護價接近300元,市場價大約為470元。而根據金光集團與當地的協議,金光集團從林基地獲得的林木協議轉讓價格為每立方米70元。僅靠再轉讓林木,協議價與市場價價差一項,就可以獲利100多億元。 三、APP在云南的項目完全是出于APP自身的利益。我們提醒APP,其“造林”目的和中國政府為恢復生態而造林的目的完全不同;請APP不要偷換概念,欺騙公眾。中國政府是有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的規劃,但是我們堅信中國政府絕不允許非法砍伐和破壞中國天然林。 四、綠色和平再次向APP呼吁,希望其在2750萬畝規劃尚未完全實施前,科學慎重地進行評估和調整,以免到大規模生態災難發生時覆水難收。 據悉,國家林業局已結束其最近在云南的調查,并且于2005年1月7日發文《國家林業局關于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云南省營造原料林有關問題的通知》(林資發[2005]4號)。《通知》中提到:(金光集團)在營造原料林的過程中存在毀林行為,面積9580畝,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下,蓄積24709立方米。《通知》中也涉及金光集團APP在云南的規劃導致林農合法利益受侵害、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國家林業局的調查報告與綠色和平早前公布的多個報告不謀而合,結論一致。 劉兵指出,APP在中國的毀林行為不過是其在東南亞一貫做法的延續而已。目前在國際上APP也面臨著被訴訟的危機。據《亞洲時報》1月6日的報道,柬埔寨環保部部長莫馬烈表示“Green Rich(APP在柬埔寨的子公司)繼續在偷偷摸摸地砍伐我們的森林,我們將要讓這家公司受到法律審判。” 另悉,原定于1月14日開庭的APP訴浙江省飯店業協會侵犯名譽權的案件現已推遲開庭。但是,另一方面,繼1月9日包括自然之友、環境記者沙龍、綠家園等國內16家環保團體發表了對該協會的聲援函之后,1月11日,國內12家大學生環保社團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個體消費者均發出呼吁書,表示“用我們的聲音和行動堅決要求金光集團APP停止他們在云南省的圈地毀林行為”。1月12日,國際上22家環保團體,包括全球目擊者組織、印尼地球之友等,在世界范圍內發出聯合聲明,強調“APP從未在根本上停止其在環境、生態和社會方面破壞性的運作,并且要求APP暫停對柬埔寨、中國云南省的運作,撤銷對浙江省飯店業協會的訴訟”。目前,聲討APP的活動在全球范圍內仍在進行。截至發稿時,國際環保團體的簽名已經增加到25家。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鐘峪說:“我們看到,這一次圍繞APP的綠色風波已經不僅僅是綠色和平與金光集團APP的對峙,已經上升為一個國際性的環境保衛戰。APP不應一錯再錯,應該立即承認其在云南的違法操作,停止無謂的消極抵賴,正視其在中國云南及東南亞各國所犯下的錯誤,爭取更多的時間來反思和解決問題。” 鐘峪強調指出:“APP若不懸崖勒馬,停止破壞天然林,綠色和平將會考慮向APP發動全球的抵制運動。”
鏈接三:
金光集團涉嫌毀林浙江省飯店業協會號召拒用其產品
11月16日綠色和平組織公布的《金光集團APP云南圈地毀林事件調查報告》顯示,金光集團(APP中國公司)在云南省大肆砍伐現有天然林來營造其造紙紙漿原料速生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我國“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與全球倡導的“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的綠色精神背道而馳。因為APP公司嚴重破壞森林的行為,全世界許多國家——英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的許多公司和社會組織都已經明確表示拒絕購買APP公司的產品。
鑒于APP公司嚴重的破壞生態、損害環境的行為,協會呼吁全省飯店立即行動起來,堅決抵制金光集團APP紙產品及其附屬產品。我們要求全省會員飯店拒絕采購APP公司生產的所有產品,并以此作為創建和評定綠色飯店的一項要求。我們將把此項活動持續到APP中國公司對保護環境作出有效承諾。
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飯店的社會責任感,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用綠色采購行動推進全社會的綠色環保理念,進一步深化我省的綠色飯店活動。拯救云南森林,阻止金光集團APP在中國圈地毀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