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造紙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致山東造紙巨頭的每一次動作都對行業或二級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晨鳴紙業、華泰股份和博匯紙業由此成為資本市場行業研究的風向標,“研究紙業看山東”更是行業的共識。
按銷售收入口徑統計,全國造紙行業20強山東省有8家,10強陣容中拔得頭籌、排名居前的山東紙業公司更是風頭正勁。隨著太陽紙業將登陸國內A股市場,包括晨鳴紙業、華泰股份、博匯紙業和太陽紙業等四大山東省內同時也是國內的造紙巨頭最終會師國內A股市場,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1997年全國曾有15000多家造紙企業,到2004年只剩3500多家能夠幸存。伴隨著高速增長,卻是國內紙業污染治理水平和公眾認可程度的“雙下降”,而山東造紙企業在造紙業優勝劣汰的狂風暴雨席卷下,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快速成長,開始執全國造紙業之牛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造紙行業需要豐富水資源支持,但山東水資源并不豐富,造紙企業為什么能夠在山東成長起來?在記者采訪中,許多造紙行業研究專家表達了相近的觀點。
華寶興業基金郭鵬飛博士認為,山東造紙業有悠久的歷史,山東是小麥生產大省,麥草是造紙的主要原料,起初山東的造紙企業大都采用麥草制漿造紙,隨著經濟發展,造紙企業不斷擴大,對造紙企業對環境污染治理的力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政府對污染嚴重的小造紙廠關停并轉,給有良好治污措施的大型造紙企業以發展空間。
同時,由于山東造紙產業十分集中,扎堆競爭給對方彼此的壓力大,激烈競爭也有良好的一面,它促使各大造紙企業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同一區域也便于對手之間互相學習,企業經常感到壓力的同時,危機意識一直在激勵著山東造紙企業不斷進步。另外,上世紀90年代后,山東本身經濟發展比較快,在管理、人才有較大優勢,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政府在推行國有企業改制上力度較大,激勵機制明確,山東民企紙業的做大就是例證。
山東造紙工業協會理事長宋鴻林先生認為,除了山東造紙業有悠久的歷史外,各地造紙企業在原料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設備結構以至組織結構等方面,不斷進行適應環境的動態調整,在調整中山東造紙業逐漸成長起來。他說,山東造紙企業很早就認識到造紙行業的污染問題。早在1985年安丘造紙廠就開始治理造紙污染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山東造紙企業開始進行大面積治理污染,為以后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污染治理上,山東省已經在執行國內最嚴格的排污標準,山東的造紙巨頭都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并且到2007年可能達到COD 300mg/L的標準。國家環保政策的變化和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加大,對山東省的造紙公司影響不大。
山東各地市政府對造紙工業技改高度重視,加大技改力度,從“造紙專項”、“雙加項目”、“雙高一優”、“國債貼息”等項目上加大投資,加大技改力度。1997、1998年起的第一、二批造紙國債貼息項目全國共15個,而山東有6個,投資額占到全國的54%,而且全部提前超額完成,得到原國家計委很高評價。
宋先生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造紙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而山東大造紙企業的融資渠道一直暢通。無論銀行、資本市場還是國外引資合作,山東的造紙企業一直不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這是山東成為造紙福地的經濟基礎。
能否找到與環境保護相平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成為決定中國紙業未來之路的關鍵。目前,國內造紙行業已經形成強者恒強的格局,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優勝劣汰的局面已經形成,這為優勢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市場空間,而山東這四家造紙企業已具備了做強做大的先機。(趙惠 岳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