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灰色的、藍色的、黃色的……在參加第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人大代表中有許多人喜歡用手帕。然而,你知道嗎,這小小的手帕,不僅僅展示他們的個人生活習慣,還凝結著代表們的治國方略。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許多代表從養成用手帕的習慣談起,論述了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刻思想。
2.6公斤紙品與7700萬棵樹
面巾紙、餐巾紙、手帕紙、尿布紙……曾幾何時,紙制品成了大城市一種生活時尚,而手帕幾乎被人們忘記了。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張重華說:“上海人均生活用紙量高達每年8.5公斤。”據統計,去年全國人均生活用紙為2.6公斤,全國13億人口,一年消耗的生活紙制品為338萬噸,并且這種消費還正在呈快速增長態勢。
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張重華說:“生產一噸紙制品要用20多棵大樹,生產338萬噸生活紙制品就要砍伐7700多萬棵大樹。”我們國家森林覆蓋率不到17%,紙制品流行的背后是森林的消失。
“7700多萬棵大樹的被砍伐,同時被砍伐的還有我們的環保觀念。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倡導節約能源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節約意識和風氣,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這在今天實在是太重要了,要落實溫總理的這一要求,就是要從點滴做起,從養成用手帕的習慣做起。”張重華代表越講越激動,窗外剛剛抽出嫩芽的楊樹,在春風的吹動下頻頻點頭,似乎在對張重華的觀點表示贊同。
四分之一內銷與四分之三出口
毛巾手帕、印花手帕、仿絨手帕……豐富多彩的手帕,看了讓人眼花繚亂,來自紡織行業的山東全國人大代表尹焰拿出自己的“作品”,自豪和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手帕在我們企業有50多個品種,我們還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制造出新的款式、新的花樣的手帕。”
但是在談到銷路時,尹焰明顯地放慢了語速。據她介紹,近年來她所在的企業,手帕絕大部分銷往國外,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國內的銷量,最多時,只占產量的四分之一。
“消費方式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生產方式,只有讓環保意識貫穿于消費的整個過程中,才有可能真正建成節約型社會。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注重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個社會公民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情。”今天倡導綠色消費,不僅是指吃要全天然、穿要全天然,更要樹立一種珍愛資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我國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如果讓國家未來發展根基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那么子孫后代何處去尋找失落的家園?所以,要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決不能小視生活習慣、消費習慣這一類不起眼的問題!”
一塊小手帕連結著能否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問題,也許你沒想到,但是你不能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