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黃河寧夏段出境斷面主要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實現穩定達標。年排放總量已由2000年的17.46萬噸左右,削減至2004年底的6.62萬噸左右,減少了163.7%%;出境斷面水質由2000年的劣五類、五類提高到如今的三到四類。黃河寧夏段水污染防治取得了近年來的最好成績。
多年來,我區工業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賴地下水為供水水源,無論是否經過處理,全部排入黃河,因此黃河寧夏段干流污染主要以工業廢水為主,2002年以前主要污染物為COD(化學需氧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長,2002年以后源于入境斷面上游的石油類和來源于城市生活污水、農村面源污染和部分工業企業排放的氨氮也成為了影響黃河水質的主要污染物。
近幾年,我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環境執法力度,先后累計投入造紙企業廢水治理費近4億元,全區原有40家造紙企業中,20家年產5000噸以下的化學制漿小造紙全部被取締關停,20家限額以上造紙企業中4家停產,另外16家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相繼投入運營,全部安裝廢水排放自動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實現了對造紙企業的全天候監控。特別是美利紙業通過廢水治理,使企業廢水污染物排放量由2001年的54400噸減少到6000噸,基本上實現了零排放。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黃河寧夏段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主要污染物COD得到大幅度削減,穩定控制在國家三類水質標準以內,個別時段達到二類標準。目前,除個別時段出現劣五類情況外,接近1/2的時段達到了三類水質。
自治區環保局局長邸國衛介紹說,我區環保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和監管的力度,嚴防水污染事故發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控制水污染,同時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速度,進一步提高城鎮生活污染處理率,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力爭使黃河寧夏段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削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