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寧夏“塞上江南”,是因為黃河從這里穿流而過397公里;人說“天下黃河富寧夏”,真實的情況是灌區來水逐年減少,寧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190立方米,相當于全國人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耕地畝均占有量6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值的二十八分之一;寧南山區西海固8個國家級貧困縣更是因為缺水少雨而“貧瘠甲天下”。
合理使用、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是實現寧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近年,寧夏強化水污染防治、加強黃河、濕地、湖泊、城市水源地環境保護,今年4月初啟動“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防治污水特別是工業污水對黃河――母親河的污染,再次成為寧夏乃至全國人民關注的話題。寧夏為此而努力,取得了成效,卻也面臨著考驗……
污水治理:黃河流水見分曉
4月12至15日,“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分三路進行以“保護水資源、珍惜水環境”為主題的人大執法檢查。記者隨同第二組赴吳忠市、中衛市。汽車行進中的一路攀談中,從自治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馬利民那里了解到了寧夏污水治理的一些情況--

某造紙廠治污設備的水泥圍墻上醒目的標語寫著:“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
多年來,寧夏的工業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賴地下水,無論是否經過處理,全部排入黃河。經過近些年的不斷治理,黃河寧夏段干流主要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大幅度削減,穩定控制在國家三類水質標準內,個別時段達到二類標準。馬利民做了一個比較,“2000年以前,無論是造紙企業還是其他工業企業污水都是直排黃河,那時黃河寧夏段出境斷面水質為劣五類、五類。”

某造紙企業除污實錄:4月12日上午10時,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檢查組來到這里,只見記錄上清楚地寫著16時,測量COD含量480。當時取樣后的實際檢測結果卻是嚴重超標
“造紙企業是寧夏最大的水污染行業,也是黃河水污染治理的關鍵。寧夏這些年先后投入7.5億元,其中近4億元用于造紙行業的廢水治理。”馬利民舉例說,幾年時間,寧夏40戶造紙企業中的20家規模以下制漿小造紙全部取締,其余20家限額以上企業有4家停產,只保留了16家正常生產,前提是上治污設備并投入運轉。造紙龍頭企業,位于中衛市的美利紙業投資1.5億元上兩套堿回收裝置,廢水回收進入良性循環,每年近2000萬噸基本達標的工業廢水按1:2兌入黃河水用來對沙漠中開辟的10幾萬畝速生林基地進行澆灌,日排入黃河的工業廢水由2001年的54400噸減少到2004年的6000噸,整個寧夏的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由15.5萬噸下降到4.74萬噸。

就是這個名叫馬愛軍的青年農民,家里飼養的5000只雞就是因為喝了造紙廠排出的污水而全部死光
一低兩高:老鼠戲貓招數多
“寧夏水環境承載能力不足。2003年,50%以上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或不達標直接排放,境內水域富營養化嚴重,均未達到功能水體的要求,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水污染形勢嚴峻。”《2004-2020年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綱要》對寧夏污水治理現狀如是說。

寧夏行動檢查組來到農戶家,親自從井中提取生活飲用水受污染的情況
“違法成本低,守法、執法成本高”,一些小造紙企業受利益驅動廢水偷排、暗排,而執法檢查受車輛、設備制約,難免顧此失彼。42種檢測設備目前只有13種,須花費10幾萬元才能購得的快速檢測儀整個寧夏都沒一個。有人形容,“一低兩高”難免,企業和執法者之間“老鼠戲貓”和“貓捉老鼠”游戲一時難以禁絕。
同行的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治理一噸工業廢水需1.2元,以年產一萬噸紙制品的造紙企業來說,每天治污設備、電費、治污藥費及人工費的投入加在一起要近萬元,可“節省”下來之后就變成利潤。萬一被環保執法部門抓到會怎樣?吳忠市環保局馬光軍局長亮出一筆賬:環保執法的最高罰單是10萬元,2004年,市環保局向違規造紙企業開出總計13萬元的15張罰單,又出1.7萬元的訴訟和執行費,最后收繳6.3萬元。偷排怎么著?抓到了又如何?這個賬算起來確實十分的苦澀。
有著230名職工,年產1.9噸紙制品,利潤每年在70-80萬元的吳忠市星月造紙廠廠長馬明選說,企業安排5個人主要負責添加排污藥劑。每天排污處理1700-2000立方米(噸)廢水。安裝了在線量測裝置。他坦陳,完全排污達標可以做到,但必然增加成本。看到周圍造紙企業、化肥廠、淀粉廠在超標排放,也就……潛規則如此。檢查組在這里看到,本應4小時記錄一次的運行情況,卻在上午10時已經記到了下午16時。這位廠長說他存在著僥幸心理。而治污形勢就是這樣嚴峻起來的。
星月造紙廠所在地金積鎮丁家灣村,村民王峰反映:“我家7-8米深的水井,打上來的水,看起來有污濁漂浮物,嗅起來有怪味。”村民馬愛軍家說,“家里5000只肉雞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全部死亡,村里這許多年沒有一個娃考上大學,村民都說是這污水惹的禍。”

深夜殺一個“回馬槍”,從造紙企業排污口取出的樣水就是這個樣子
4月12日晚進行的暗訪加重了人們對環保治污的憂慮。白天檢查的時候表現得比較好的企業,晚上治污設備或是沒有運轉,或是檢查組到了之后才匆忙運轉。從這些企業排污口取樣化驗的結果是,超標、招標、嚴重超標……一些有正義感的員工禁不住私下對記者說,應對上級檢查,也學“乖”了。這就是“打開機器迎接,關上機器歡送!”苦澀之味形同咽下一口滾滾排向黃河的污水……
造紙企業治污,路漫漫其修遠
工業化進程中,造紙等污染行業將在治理中得到發展。如何讓環保治污進入良性循環?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吳忠市兩級環保人士指出,“僅就吳忠市造紙企業情況看,存在著兩個實際,一是制造污染能力遠大于實際治污能力;二是廢水治理設備遠沒有實際正常運轉。”吳忠市環保局長馬光軍認為,目前這種狀況盡管與環保部門執法監管不夠有關,但客觀上企業收購稻草、蘆葦等原材料給農民帶來利益,安排職工為政府緩解就業壓力及產品銷路好、有市場等,是政府和環保執法部門難以下“猛藥”的原因。他不回避執法者的責任,但他同時希望能夠從環保政策上考慮給企業一些優惠,比如治污設備正常運轉的企業電價可否放低?

某造紙企業排污的標準、程序就這樣堂而簧之地張掛在辦公室的墻上,可夜間突查的結果是,治污設備關著沒有運轉,因為上午檢查組剛剛檢查過,真的驗證了這樣一個說法“開動機器(排污設備)迎接,關上機器(排污設備)歡送”
另外一個治本之策是探討集中制漿。在目前沒有更省錢治污辦法的情況下,造紙企業大多采用傳統生化物化方法,效果差、運行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企業一個蒸餾罐滿負荷全年可產3000噸紙漿,寧夏造紙企業43個蒸餾罐就是13萬噸的制漿能力,年產生出的工業廢水2270萬噸,每天達76000噸。集中制漿有利環保。可因為投入太大,整個寧夏除美利紙業之外還沒有能夠擔得起來的,盡管政府承諾無償劃撥土地以支持,也還是做不起來;再者是企業利益潛在地發揮著作用,誰也不愿意丟掉自己手中這塊肉。
自治區人大副主任馬俊廷指出,從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出發,促進工業廢水的治理,從源頭減少廢水排放是關鍵。要把環保納入經濟、社會整體規劃來考慮。“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是一個辦法。所謂集中,就是將污染源最嚴重的制漿從造紙企業分離出來;所謂分散,就是在目前一時還做不到的情況下加強執法監管,政府要扶持大的,關閉小的。這個決心不能動搖。馬俊廷進一步點題:國家應研究開發適合中小造紙企業治污的新工藝辦法和設施。污染橫行,和諧社會是無法建立起來的。研制開發更為節省能源節省資金投入的治污新工藝新設施,我們的科研機構責無旁貸。
4月15日,吳忠市環保局傳來消息:依法對兩家偷排污水的造紙企業開出該市歷史上最高罰單,每廠罰款10萬元。人們期待著這一次不再重復“貓捉老鼠”和“老鼠戲貓”的游戲。因為,母親河只有一個,我們大家都應該呵護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