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河北省林業建設快速發展,林業產業正逐步成為頗具活力的主導產業:人造板業迅猛發展,生產企業達2550多家,年產各類人造板900萬立方米,年總產值達90億元,成為平原農區人造板的生產大省。
已建成冀州華林等一批大中型龍頭企業,形成文安、邢臺、正定三大人造板生產基地和文安左各莊等四大人造板專業市場,成為輻射全國的人造板集散中心。全省現有造紙企業550余家,年產量335.5萬噸,產值103億元。
但業內專家認為,河北雖為人造板和造紙大省,企業規模卻普遍偏小,技術、設備、工藝相對落后。人造板工業以生產中低檔產品為主;造紙工業走的是一條以非木材纖維為主要原料制漿造紙的道路,造紙原料以稻麥秸稈、蘆葦、紅麻及廢紙資源為主。木漿發展緩慢,高檔產品比例不高、水資源消耗較大、對環境污染較重。
速生豐產林緩解原料短缺
據了解,河北省僅人造板企業就需求木材原料1300多萬立方米,而省內采伐限額內木材產量只有大約140多萬立方米,因此,所需原料主要依賴于從外省購進和國外進口。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后,隨著林區木材產量的調減,木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原料短缺已成為制約木材加工業發展的“瓶頸”。
木材供應的持續緊張,也使河北省木材加工特別是人造板企業受到很大影響,有的企業大量采用果樹和廢舊木材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有的企業因原料緊張而開工不足,競爭優勢開始減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擴大速生豐產原料林資源培育,不但可以有效增加木材供給,替代和減少進口,穩定和提高企業生產能力,促進規模擴張,而且可以實現原料定向培育和近距離供應,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綜合成本。
目前,河北省部分地區種植業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速生豐產林栽培相對于果、菜、糧種植業來講,具有節水、低耗的特點,速生豐產林一般每年平均澆水2次即可,而作物種植每年需4次~5次,速生豐產林與其它森林植被一樣,也具有涵養水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而且,經濟效益要比傳統種植業高出2倍以上,可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
據了解,河北省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規模營造速生豐產林,1999年起,曲周、冀州、青縣等地木材加工企業開始按一體化經營思路籌建短周期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近兩年來,以訂單林業為主要經營形式的速生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開始加速,全省170多家人造板和造紙企業開始投資建立原料林基地,霸州味精、唐山工貿、深州棉業等一批非林企業也大規模斥資營造速生豐產林,天津新佳、上海禾陽等外省市企業開始入主河北省投資建設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到2003年底,已發展到400余萬畝。
林板(紙)期待一體化
由于我國人造板、造紙工業和林業一直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產業間沒有結合,反而相互制約。因此,林板(紙)一體化工程要求打破林板(紙)分離的傳統管理模式,以人造板、造紙企業為主體,營造速生豐產林基地。河北省林業局林業產業化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孟憲平說,林板(紙)一體化工程,就是利用產業化聯結機制和經營模式,將原料林基地、人造板(造紙)企業、專業市場及其關聯產業有機聯結起來,構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效率和綜合效益。國外紙業及林業發達國家普遍將制漿、造紙、造林、采伐和銷售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林紙一體化。
孟憲平說:“林紙一體化事關紙業結構升級乃至整個紙業的發展前途,木漿造紙是造紙業的主導方向,沒有木漿生產的紙業是低層次的紙業。發展木漿造紙,有利于實現造紙業生產節水化、治污集中化。要逐步將各種資源和積累整合起來,瞄準木漿造紙主導方向,創造條件,盡快實現造紙業以木材纖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2003年11月,河北省政府印發了《2003~2010年河北省林板(紙)一體化建設規劃》,綜合考慮區域平衡和自然環境條件,按照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布局原則,確立了以黃河故道、冀中平原、灤河中下游、濱海平原、永定河下游、青龍河流域的64個縣(市)為重點,在全省其它適宜區域鼓勵發展的原料林基地發展布局。以產業相對集中、原料就近供應、突出區域特色、創造比較優勢為原則,確定了冀中南地區、臨京津南部地區、冀東地區、冀北地區四大林板(紙)產業集中區域為重點的發展框架。
以市場需求和生態建設為導向,制定了到2010年全省林板(紙)一體化重點項目中心基地發展到415萬畝、全省速生豐產林發展到1600萬畝、基本實現木材供需平衡的發展目標。基于河北省造紙企業小而多、資本積累不足的現狀,《規劃》還提出:在冀中南部的經濟較發達地區,力爭木漿造紙和木漿生產同時并舉;在臨京津南部地區,考慮到水資源等條件限制,適當發展木漿造紙;冀東地區,根據原料林發展,適時發展木漿生產;冀北地區,先行發展木漿商品紙,適時發展木漿生產。
據林業專家介紹,林板(紙)一體化全部基地建成后,將使全省的森林覆蓋率提高4個百分點,公益林受到的壓力將大幅度減低,建成區及周圍地區防風固沙、防災減災的能力不斷增強,水質得到明顯提高,農作物產量也將提高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