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在中國是重度污染行業,有人稱,中國的造紙業是“用白紙染黑了河水”。幾十年來。中國為造紙業越來越大的生產力付出了高昂的生態代價。
據2002年中國環境年報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紙業的排水量為35.3億立方米,占全國工業總排水量的18.2%;COD(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87.7萬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8%。這只是監測到的數據,實際情況要更嚴重。
小造紙廠是造紙業最大的污染源。據南京林業大學李忠正教授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有造紙企業1萬多家,其中90%是年產1萬噸,甚至是幾千噸的小廠。
中國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小造紙廠,直接原因是這些小紙廠使用的是草漿,成本較低。但是殘余草漿和漂白過程中排放的廢液卻形成了最主要的污染源。目前業內公認,草漿黑液的處理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還未完全解決,特別是中小規模的造紙企業在這方面更有欠缺。可以說,以草漿為原料的中小造紙廠,生產即代表污染。
這種“以草為主”造紙工藝在芬蘭早已被淘汰.據UPM中國首席代表、亞太地區業務發展副總裁素依蘭(Soile Korhonen)女士介紹,目前芬蘭的造紙廠基本都是使用木漿,污染要輕得多。UPM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與造紙工業集團之一,在芬蘭擁有93萬公頃森林。木漿造紙需要的投資比草漿造紙要高得多.工藝也先進的多,一些小的造紙廠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
芬蘭沒有小造紙廠嗎? “曾經有過,現在沒了.”素依蘭女士說,芬蘭造紙業在其逾百年的發展中,小造紙廠不是倒閉了就是被兼并了,現在全國只剩下四家“巨無霸”級造紙企業。她認為,即使政府不出面關停小紙廠,它們未來也會被市場淘汰;政府出面干預,加速了小紙廠的滅亡,會減少它們對環境的危害。
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是芬蘭能夠在環境可持續指數(ESI)的排名中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芬蘭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環保法的國家,與法規相輔相成的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從1992年9月起,芬蘭政府通過實行環保許可證制度,對工廠的排放物進行嚴格限制,促使企業選擇最有效的措施控制排污,并在生產過程中隨時監測廢水、廢料和廢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工廠企業在設計規劃、改造擴建及采用新原料時,必須首先申請并獲得有關當局頒發的環保許可證。
通過環保許可證制度,芬蘭環保部門還可隨時獲得工廠企業廢水或廢氣排放的有關資料,從而實現對企業是否嚴格執行有關規定進行監督。這項制度效果明顯,目前占芬蘭全國工業污水總排放量90%的造紙工業污水已基本得到凈化,城市污水的凈化處理率也達到了百分之百。
素依蘭女士說,環保設施是芬蘭工廠的一部分。在設計工廠時就已經考慮到了,而不是建成工廠后再加進去。將環保設施作為工廠的一部分進行建設比工廠建成后再添加環保設施成本要低很多。
UPM常熟紙廠緊靠長江,造紙用的是長江水.“但是我們排到長江里的‘污水’比這些水從長江引
人工廠時還要干凈。”素依蘭說。
UPM常熟紙廠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整個系統全部實現自動控制和在線監測,監測系統與環保局信息網絡連接。自投產以來,出水水質各項指標均優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通過處理污水還可以回收一部分木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企業節約了原料成本。
“我們的產品是一流的,我們也把環保成果看成我們的一種產品,理應也是優質的。對于企業來說,環保是企業信譽的一方面,特別是對于造紙企業.很難想象一個不顧環保的企業能夠在世界市場上建立良好的聲譽。”
UPM非常注重環保宣傳與溝通。集團和分支機構負責公關事務的人員與環境管理人員一起,策劃和實施環境公關工作。例如,集團下屬的許多紙廠和漿廠都定期舉行“開放日”活動。來訪的有客戶、新聞媒體、學生、當地居民和環境官員。他們可以了解工廠的生產情況、環境達標情況,并可以直接與廠方溝通交流。從2001年起, UPM還在南京大學設立了“芬歐匯川環境保護獎學金”,用以獎勵學業優異的環境專業的學生。
UPM在環保方面的成績為它在世界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2004年底公布的年度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林產品和紙張行業類公司的排名中,UPM名列榜首。2003年3月,UPM常熟紙廠順利通過了IS0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UPM常熟紙廠還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百佳工程”稱號,這個榮譽對于一家造紙企業來說尤為難能可貴。
正是因為有了UPM這樣注重環保的企業,芬蘭才不會出現中國這么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造紙不以犧牲森林為代價
芬蘭造紙工業發展了100多年,森林覆蓋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達到了70%,素依蘭女士解釋說,這主要得益于芬蘭完善的森林管理制度。芬蘭的所有林地都有明晰的產權,林地主人在賣掉一定數量的林木后,必須在原地重新種植樹苗,以保證森林使用的可持續性。有了這一制度的約束,中國的對森林過度砍伐、無人問津的情況在芬蘭不可能出現。
UPM科學地管理著集團在芬蘭境內擁有的92萬公頃森林,同時,通過符合環保的木材采購行為來影響更大范圍的森林采伐行為。例如,集團開發了一系列追蹤木材原料來源的辦法,確保不購進保護區木材、不購進政府不允許采伐的木材等等。森林環保認證也是集團積極支持的活動。UPM的森林管理部門還擔負維護森林生態平衡的責任,將護林的工作提高到保護生態的高度,例如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多種小生態等等。
另外。芬蘭企業對木材的利用率高得驚人,達到了100%。拿UPM來說,樹木采伐后,較粗的部分運往木業分部下屬工廠,生產鋸木材或膠合板;較細的部分和樹梢、枝椏等運往造紙廠制漿造紙。制漿后的廢料如樹皮、漿渣可燃燒,用于造紙能源;木材加工及膠合板生產的廢料木屑則可以作為漿廠的原料。這種最大限度地利用木材是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措施。
2004年5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專程到芬蘭考察了芬蘭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管理,以及芬蘭森林工業的集約經營,此行的重點是參觀UPM的一家工廠。
2005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訪問芬蘭期間也參觀了芬歐匯川的林業采伐經營和林漿紙一體化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