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紙箱業的現狀與格局
近年來,整個包裝市場的年增長率在15%左右,包裝工業生產總產值由1980年的72億元提高到2004年的3200億元。中國的瓦楞紙箱總產量增長幅度已名列全球首位,總產量位居亞洲第一,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實現了持續高速的發展。綜觀全球紙板生產,美國既是第一大國,又是強國;日本是第三大國,也是強國;中國是第二大國,但不是強國。美國、日本、歐洲瓦楞產業,已經實現了工業化;我國瓦楞產業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初期。預計未來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中國的瓦楞紙箱工業將是工業化的提升期。
2002年中國瓦楞紙箱的產量約為135億平方米,2003年的產量為158億平方米。中國瓦楞紙箱近年來發展較快,估計很快將迫上和超過美國的415億平方米。作為瓦楞紙箱材料之一,我國瓦楞原紙年需求量約130億—150億平方米,而且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長。資料表明,紙包裝制品在包裝工業各大門類產品中列首位,占據較大的比重。在我國,其產值占包裝工業總產值近40%;在經濟發達國家,占45%以上。而瓦楞紙箱產值占紙包裝制品總產值的60%以上。
目前,我國紙箱業生產已逐步形成三大基地的格局,分別為環渤海地區山東、河北及京津、遼寧,年總產能為300萬噸;長江三角洲地區,江蘇、浙江和上海,年總產能為300萬噸;珠江三角洲廣東,福建地區,年總產能為350萬噸至400萬噸。
2004 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已達到3200億元,全年增長率為14%,這充分說明我國包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據國家有關部門提出: 2006~2010年,包裝工業年產值預計達到4500億元,年平均增速為7%。2011~2015年,包裝工業年產值預計達到6000億元,年平均增速為6%。紙包裝制品,2001—2005年,預計產量達到1900萬噸;2006—2010年,達到2700萬噸;2011—2015年,達到3600萬噸。無疑,紙箱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瓦楞紙箱行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
近年來,瓦楞紙箱生產能力發展過快,盲目上線,嚴重失控,“僧多粥:》”、使本來產能過剩的狀況雪上加霜。全國1998年瓦楞紙板生產線1056條,2003年達到了3000多條。年產量達158 億平方米,各地單面機的比重占一半以上。其中5層1.6米寬度的普通生產線大約2700條,占90%;5—7層1.8—2.0米以上寬幅生產線約300 條,占10%;全國紙箱廠大約16,000—20,000家。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美國僅660條),我國瓦線生產規模小,自動化程度低,成本高。
平均每條生產線年產瓦楞紙板263.4萬平方水,儀浙江省乩楞紙板年生產能力達115億至140億平方米。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競爭加劇,造成大多數生產線開工不足,有些生產線已經停產。據統計,我國瓦線的平均開機率僅為40%,而美國瓦楞紙板生產線數目還不及我國的40%,但其瓦楞紙板產量是我們的3倍多。從以上數字看,確實令人擔憂。無疑,我國紙箱業在高速發展的背后,蘊藏著嚴重的隱患。
紙箱業已陷入困境
原紙連年漲價,原油漲價,運費漲價,原輔材料漲價,提價幅度已達]3%—15%,用戶的紙箱價格卻是逐年下降。而且紙箱行業各行其是,競相殺價,“價格戰”愈演愈烈。有些單位長期拖欠紙箱廠貨款,甚至有賴賬不還的。法院判決執行難,眼下一般的大中型紙箱廠都有幾百萬元不等的呆帳、死帳。“集中制板,分散制箱” 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問題,這種方式是否適合中國國情,值得商榷。在不規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值、產量嚴重回落,銷售利潤跌至極限,使整個紙箱行業陷入困境。紙箱行業的虧損面在不斷擴大,危及大中型紙箱廠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