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發宣傳材料 內蒙古晨報實習記者 萬海飛攝影
內蒙古晨報報道(記者 王豐 實習記者 朱丹)8月1日,第20屆內蒙古藥交會以“格局重組下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拉開帷幕。20萬人云集呼市準備淘金。
據組委會負責人介紹,本屆藥交會預計成交額約6億元。這6個億對本屆藥交會不是個小數目。7月30日和31日在生產廠家來人下榻的賓館處,記者看到,廠家散發宣傳材料,紙張浪費不計其數,與現在提倡的打造節約型社會形成鮮明對比。
賓館周圍成了廢紙回收處
7月30日和31日,第20屆內蒙古藥交會還未正式拉開帷幕,但全國各地的生產廠家代表已提前來到呼市搶占了住宿的有利位置。與此同時,各地的藥品、保健品代理商和經銷商也為了能夠尋找到有“錢途”的產品紛至沓來,并與生產廠家的代表進行交易。在收集材料時,許多代理商和經銷商都在浩如煙海的紙張中篩選,有興趣的留下,沒興趣的就地扔掉。生產廠家代表下榻的賓館周圍出現了許多收購廢紙的回收車。
7月30日上午,記者在巴彥塔拉飯店門前看到,整個飯店前的便道都被生產廠家做的廣告牌子和散發傳單的人員占據。在人頭攢動中,記者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擠進該飯店,出來時,記者的懷里已抱了很厚一沓生產廠家的宣傳材料。
記者在該飯店門前的便道上看到,一些騎著三輪車的師傅等在路邊,車上放滿了各色張紙,他們有的在地上撿著路人丟掉的宣傳材料,有的在等待著賣廢紙的人員到來。
一個收購廢紙的人告訴記者,他今天收購的廢紙已是第5車,而且這5車大部分是人們送的,他正欲付錢時人已消失,每車均價在百元左右。另外他還說,這可是好紙,如果沒人回收浪費很可惜。
這僅是在賓館周圍收購廢紙群體的一個個例,在各生產廠家代表下榻的賓館周圍都有許多收購廢紙的。
見縫插針散發宣傳材料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許多生產廠家在發放宣傳材料時都雇了學生。學生們為了將材料發完后領取報酬,見了能放材料的地方就發,不管你是干啥的,愿不愿意看,只要見了就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在昭君大酒店門前,許多發放宣傳材料的人排在馬路兩邊,只要見了行人就給發放,見了自行車,一擁而上,自行車如果不走,不到一分鐘車筐就會滿載而歸。
一位老大爺告訴記者,“我就在附近居住,每天只要一出來,這群散發宣傳材料的人就圍上來,給自己塞了個滿懷。如果將其就地扔掉有點浪費,不扔我又歲數大了帶著這么多紙張是個負擔。我好不容易喊住個收廢紙的才將其送了出去。”另一位先生雖然奮力殺出重圍,可手里還是被宣傳材料塞得滿滿當當。
記者看到,發放宣傳材料的人在這里延伸近200米長,在馬路對面從外文書店轉角后又延伸到巴彥塔拉飯店南面100米以外。由于發放宣傳材料的人搶占便道,將行人擠到自行車道上,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內,經常看見交通擁堵的現象。一位出租車司機向記者透露,“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我們真不愿意到藥交會生產廠家代表下榻的賓館周圍,但乘客上車后我們又不能不讓乘坐。今天上午,我將一位乘客送到某酒店后,大約20分鐘后才走出來。”
另據一位發放宣傳材料的學生說,“我們發放完材料后才能得到報酬,所以不管行人還是開車的,只要有機會發放材料,那他就沒跑。”看來,不管你想要不想要都得要。
節約紙張就是保護生存空間
8月1日上午,第20屆藥交會開幕后,宣傳材料空前大發放,許多發放者將材料塞到行進中的汽車里。一位司機不厭其煩地說,我不想要你為何還給我,真煩人。這位司機告訴記者,“生產廠家以散發宣傳材料來宣傳自己的企業和產品,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但他們的對象沒有選擇對,給我散發就等于浪費。我是給事業單位開車的,如將這些材料帶到車上,讓領導看見后以為我真得了病。”
這位司機的話并不是沒道理,很多宣傳材料進入路人手后就被扔掉,并被踩壓得污跡斑斑,環衛人員將其收集起來一把火燒掉,浪費紙張。
據了解,去年我國造紙共使用3970萬噸木漿,每噸木漿需要消耗20棵大樹,這就意味著去年全國為了造紙一共砍伐大約樹齡20年到40年的大樹1億9千萬棵,基本上相當于半個大興安嶺的樹。這組數字確實讓人心疼,生產紙張的主要材料為森林,而其又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被人們形象地稱作“地球之肺”,請節約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