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晨報8月11日訊 “栽上小樹苗的速生林,以3400多元/畝的價格賣給投資者,5年后伐木賣錢,年最低保底回報率超過10%。”“五年生楊樹每畝可產12立方米”,“投資回報率高達30%以上”……今年以來,“托管造林”投資方式在我省風生水起。
面對如此誘人的宣傳,不少人躍躍欲試。托管造林真能賺大錢嗎?近日,記者以普通投資者身份走訪了星城部分造林公司一探究竟。針對頗具爭議的個人投資林業,省林業廳專家指出,托管造林有風險,投資者在投資時要謹慎。
年最低保底回報率超過10%?
所謂“托管造林”是指造林公司通過租賃、承包或其他方式獲取林地使用權及林木所有權,轉讓給社會零散投資者;投資者再將林地和林木委托公司經營,公司向投資者許諾幾年后會有很高的投資回報。
位于長沙市韶山路的某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這樣描述道,“通過將大面積速生豐產林分拆,使投資者能以更低的門檻進入林業這一利潤豐厚的行業,輕松安全地享受10.8%的年最低保底回報率。”“產權明晰,個人投資者擁有《林權證》”、“無風險,5年后公司統一回購”等等。據稱,托管造林符合國家林業政策,目前該公司在全省擁有近4萬畝的速生豐產林。由于林業前期投入巨大,周期長,公司通過分拆向個人發售則可實現再融資,擴大業務規模。
根據合同,五年可成材的林木對外的轉讓價格為每畝3480元,加上每畝800元委托撫育管護費,共計4280元每畝。造林公司確保期滿后林木材積量每畝不低于12立方米,否則從自有林地中予以補齊,但超過部分公司將分享其中的10%。同時,承諾收購價不低于550元/立方米。以投資10畝林地為例,投資者需支付4.28萬元,但5年后的保底收益有6.6萬元,資金總收益率達54.2%,年均收益率為10.8%。
托管造林實質是資源圈地
目前我省的造林公司以民營企業為主,而其中一些公司的主業甚至就是房地產或者建材行業。在目前投資渠道狹窄,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用于造紙和建材用途的木材自然成為民間資本逐利的對象之一。
“擁有資源意味著擁有市場的話語權。”某造林公司的業內人士坦言,托管造林的背后其實是資源圈地。不少造林公司都有建設下游生產企業的計劃。而就在去年底,省內最大的造紙企業宣布投資5億多元建設10萬公頃造紙原料林基地,更引發了民間資本炒林的熱潮。
按照上述造林公司的規模,如果對外出售一半的林地,則能直接得到8500多萬元的賣林款。而實際情況遠不止如此,一家數萬畝規模的造林公司的銷售總額至少過億元。業內人士透露,面對可能的投資風險,造林公司則拋出了包括多重保障措施。比如,表明產權關系的《林權證》、林木轉讓合同由擔保公司進行履約擔保、保險公司對自然災害提供林木保險等等。但其中讓投資者最擔心的莫過于未來的木材價格走勢,以及造林公司能否到期按承諾的回購價和保證的最低每畝材積量兌現收益。
省林業廳提醒:收益難確定
省林業廳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近4年來,我省新營造速豐林525萬畝,今年已經增加了234萬畝,是歷年來發展速豐林最快的一年。而在這4年中,累計有社會資金3.58億元投入了速生豐產林建設中,共營造了150多萬畝速豐林。至今,我省速豐林已經達到了1600萬畝。
據國家林業局10余種主要速生豐產樹種投資和效益的分析,每畝造林成本約為360元左右(不含承租地費用等)。一個經營周期(按10年計算)每畝生長量約為10立方米(年均生長量每畝約為1立方米),綜合出材率約60%—70%,每畝產材量約6立方米—7立方米,按目前每立方米木材市場價格550元計算,每畝速豐林一個經營周期的毛收入約為3300元—3850元(年均330元—385元)。但該年均生長量和收益率只是全國平均的參考值,土地條件好,經營水平高,其生長量可能會高一些。
省林業廳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姜新華稱,個人投資發展速生豐產林是有一定收益的,但收益大小是有條件和限度的。他算了一筆帳:一般來說,1畝地的投資(包括種苗等)大概為200多元,如果是控溝起壟,最多也不過500多元。按照黑楊的生長周期,六七年楊樹砍伐后,每畝地還是有2000多元的利潤。
目前林業稅費占到了木材價格的40%-70%,這就意味著只有規模化生產才有效益。姜新華認為,個人投資者購買的是一種將來的收益期望值,但在長時間內,造林公司有可能因為出現各種問題而無法實現預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