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下游一家造紙廠,由于缺乏資金,其污水處理廠常無法開工
新鄉黃河灘區新栽種的造紙用材林
河南曾是雨量充沛、河流奔騰的省份,但由于一度建有大量小型重污染造紙廠和化工廠,現在已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為此,2003年河南作出“造紙工業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治污重大舉措,關閉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或草類制漿企業1132家。
停產或關閉從長遠看,確實有利于環境治理和水質改善;但就近期而言,可能影響財政收入,造成大量職工下崗。衛河下游一家大型草漿造紙廠,曾有員工1000余人,年稅收2000萬元,是當地縣財政大戶和就業大戶;但因為生產工藝落后、污染嚴重,這個廠被勒令停產大部分生產線,近四分之三的職工下崗,年利稅銳減至28萬元。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尖銳矛盾,擺到了河南造紙企業的面前。
■林紙一體化
解決矛盾的良方
記者在河南了解到,當地一些造紙企業,正通過推行林紙一體化項目,實現由草漿制紙向木漿制紙的轉變,走出一條治污與發展雙贏的新路子。
同在衛河的新鄉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故鄉,境內曾有多家重污染小型造紙企業。隨著國家排污標準的提高,這些小造紙廠面臨停產危機。不過當地一些紙廠如新亞紙業集團通過實施林紙一體化項目,一舉走出困境,成為河南省造紙行業的排頭兵。
在新鄉黃河故道區和黃河灘區,記者看到新亞紙業正與加拿大國泰林業公司聯手,種植107楊、108楊。由于采用寬帶窄行高密度種植模式,并選擇在霜降到小雪之間進行造林,新造林成活率超過95%。這樣,新亞紙業不僅解決了草漿排污難題,還突破了木漿制紙原料匱乏的瓶頸,同時郁郁蔥蔥的造紙林也調動了當地農民造林的積極性。
目前,新鄉市林紙一體化項目已達到年產10萬噸楊木化機漿和15萬噸白卡紙的規模,有效促進了重污染造紙業的轉型。
河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提到,要大力發展林紙一體化工程,在河南境內的太行山、大別山、伏牛山、桐柏山和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其沿線、小浪底庫區、黃河故道區等生態地位重要的區域,林地條件好的山區、丘陵區、沙區和平原“四旁”閑地,建設一批以速生豐產林、經濟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以推動林紙一體化的發展。
眼下,河南一些造紙廠集中的地帶如濮陽、焦作、信陽、南陽等市提出的林紙一體化項目申請,都通過了審批。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曾說,我國推行林紙一體化工程有“五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實現造紙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二是有利于形成以造紙業為龍頭的產業鏈。三是有利于調控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將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與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和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結合起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辦法。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采用高科技手段,大規模營造速生豐產造紙林,并實行輪伐輪作,有利于保護植被。五是有利于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發展木漿造紙,采用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和節水措施,將大大減少水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推行林紙一體化
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林紙一體化雖然是解決造紙企業污染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其推廣應用也必須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根據國家發改委于2003年年底出臺的《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總體布局在“500毫米等降雨量線以東的地區”。河南省水資源并不豐富,大力推行林紙一體化項目應謹慎。
同時有關專家指出,林紙一體化項目屬于大產業循環投資,收益要6年到15年才能逐步體現。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造林項目因規模發展要求,面積都在50萬畝以上,按每畝400元的投資估算,投資規模都在億元以上。
濮陽、新鄉、焦作3個市的楊樹資源絕大多數為2000年以后營造的幼樹,其中2003、2004兩個年度營造的原料林占70%以上。制漿工程開工后,每天需要上千方木材。按照楊木化機漿工藝要求,制漿所需楊樹最佳胸徑應為20厘米到30厘米,而這部分2000年以后營造的楊樹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這個要求。因此,有關人士擔憂:無米下鍋會不會導致“亂采濫伐”?
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林工程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連志建議,首先要堅定不移地推行國家林紙一體化規劃的實施,盡快推動造紙產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其次要客觀認識發展林紙一體化項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切實按照國家標準進行造林,積極完善各種配套政策,切實制定好工業用林規劃和項目對環境影響的評估;同時要提高林漿紙項目發展的門檻,著重引導林漿紙項目向林地資源豐富、雨量充沛的宜林地區發展。
王連志向記者透露,速生豐產林工程管理辦不久將出臺《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為速生豐產林建設提供行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