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薛惟中 實習記者 劉玉海 武漢報道
身高100米,總面積32萬平米的湖北出版文化城無疑是書業中的巨無霸,而其中2.4萬平米的圖書大賣場是全國第二大書城。8月16日,這個書業巨無霸宣布將以“書業+商業”的模式變身為文化“Shopping Mall”——長江崇文廣場。這是原武商集團董事長毛冬聲與總資產高達30億元的長江出版集團攜手打造的文化新產品。
即將面世的長江崇文廣場前身是長江出版集團2003年斥資7億多元建設的有“文化產業新地標”之稱的湖北出版文化城。書城占地面積204畝,規劃總建設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裙樓經營面積6萬平米,定位為圖書出版發行,目前僅有一層二層共2.4萬平米的圖書賣場投入使用。
長江出版集團副總經理宋丹娜告訴記者:“雖然書城購物環境一流,書業本身也是盈利的,但經營面積太大,如果以整個裙樓面積攤銷成本,書城整體上就處于虧損邊緣,因此盤活閑置資產勢在必行。”
在廣泛調研后,毛冬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廣場周邊既無成熟商圈,也無太多人流,應建成以文化為主體,集購物、娛樂、餐飲于一體的綜合休閑文化廣場”,目標消費群是18-30歲的年輕知識階層。至此崇文廣場——一個曾經全國最大的圖書城,在毛冬聲的操作下一變而為集購物休閑為一體的“文化Shopping Mall”。
但長江出版集團內部一位高層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對減少圖書經營面積不理解。據他介紹,近年來圖書出版業的一個趨勢是圖書總印數不斷下滑,2003年全國市場上5%的圖書創造了50%以上的銷售額和利潤,“但一個書店想做大,那另外95%品種控制下的50%的市場就必須盡量爭取——即什么書都要陳列,因此書城走向大型化是一種必然趨勢。”
長江出版集團總經理王建輝透露:“未來集團將在三個板塊著力——主業板塊(出版、文化)、主業的關聯產業、投融資板塊”。崇文廣場可以看作是長江出版集團攜其強大的資金實力進軍商業的新嘗試。
記者注意到,崇文廣場的三位自然人股東中,有兩位具有房地產開發背景,而據內部人士透露,長江出版集團確有進軍房地產的想法,集團還在出版、印刷、發行及相關物資供應經營等主業之外,逐步向影視、網絡等媒體及廣告、會展和其他文化服務業領域拓展。這一切都隱約閃現著長江出版集團多元化投資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