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統計的俄羅斯紙箱廠
中東歐地區共有94家紙箱生產企業,110條瓦線,其中45%可被認為是具有現代化水準的瓦線——因為都是90年代中期后安裝的,或在90年代中期后經過現代化改造的。俄羅斯的情況比較復雜,很難數清楚究竟有多少家瓦楞紙箱生產企業。造成計算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很多生產企業“大而全,小而全”——都配備有自己的瓦楞紙箱生產車間,自給自足地生產紙箱,而生產的數量非常少(有些車間的年產量甚至還不到?00萬平方米乙這主要是因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成本沒有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范疇。這些瓦楞紙箱生產車間中發展得較好的”存活”下來了,并成長為獨立或半獨立紙箱生產企業。沒有人統計過確切紙箱廠數量,這樣的紙箱生產企業大約有成千上百家。
其二是自90年代早期以來,有很多從中國進口的小型、舊的瓦楞紙板生產線。部分瓦線的購買價格還不到1000美元,因此很難對此類數量龐大的小型瓦楞紙板生產線跟蹤記錄,也因此很難統計出俄羅斯準確的紙箱廠和瓦線數量。據估計,2003年俄羅斯30家大型、具有一定規模的瓦楞紙箱生產企業的產量占整個的市場75%。15到20家中小型紙箱生產企業瓜分著其余約25%的市場份額。剩下的一部分極小型和作坊式生產廠在極其有限的市場空間里角逐。
巨大的市場分散的利益
盡管西歐眾多知名瓦楞紙箱生產企業也活躍在東歐地區,但跨國策略投資商們的合并行動卻不多。中東歐最大的紙箱生產企業的產量僅占整個地區產量的11%,并且“觸角”尚未伸向俄羅斯境內。在所調查的15家企業中,沒有一家在超過5個國家內擁有紙箱生產廠。7家最大的跨國瓦楞紙箱集團的產量占總產量的46%。
原材料的轉變
中東歐和俄羅斯市場對瓦楞紙箱的要求在?5年間有巨大變化。這些變化最初由紙板材料開始,即從原生纖維材料向廢舊紙板材料轉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不考慮成本和環境保護等因素,廣大紙箱生產企業沒有多大動力使用廢舊紙張原料。而取消計劃經濟體制后,紙箱生產企業開始關注成本管理,并開始按照環境保護法規的要求進行生產,因此,上述地區的牛卡掛面紙板和半化學漿芯紙的消費量穩步下降。
不過,這一狀況現在又發生了變化。大部分經濟發達的中東歐國家自2001年開始,一些次發達的國家自2002年開始,原生纖維紙原料的用量開始回升。2002年到2003年間,有四個國家的原生纖維用量大幅度上升,它們分別是:捷克67%、斯洛文尼亞39%、匈牙利30%(匈牙利的上升比例較小是由于其2000年原生纖維的用量已經高于其他國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導致原生紙用量上升的原因是由于設備升級,西方國家投資的工廠要求高質量的包裝產品,以及對西方出口產品量的增加。盡管目前本地瓦楞紙箱終端用戶對原生紙纖維生產的瓦楞紙箱的需求并沒有明顯的增加,但采用原生紙纖維生產高質量紙箱產品很有可能成為該地區紙箱生產企業的未來生存之道。以匈牙利水果和蔬菜生產商為例,他們已經計劃生產質量更高的果蔬產品,對瓦楞紙箱包裝產品的質量也相應的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