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由于森林資源匱乏,人均木材蓄積量僅8.6立方米,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2%。因此,中國的林產品貿易主要是補缺型的進口貿易。
在1981年至1992年期間,中國大約累計進口了220.55億美元的林產品,約占同期全國進口商品總額的2.5%。按進口商品金額計,林產品居第四位,居第一、二、三位的分別為鋼材、糧食和化肥。但是到1998年,林產品進口額已躍居各種進口商品之首。林產品已成為當前中國最主要進口商品之一,其重要性正與日俱增。
隨著林產品進口量的逐步增加熏我國林產品市場對進口產品的依存度亦在逐漸提高。到1998年,中國進口的各種林產品按原木折算,總量已超過5000萬立方米,約占同年全國工業材總消費量的1蛐4左右。
進出口林產品結構明顯變化,紙產品和紙漿分別上升至一、二位
近幾年來,由于限制原木出口的國家日益增多,原木價格連續暴漲,加上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中國的原木進口量出現了回落現象。與此相比,各種紙產品、紙漿及單板和鋸材的進口量,因國內需求量不斷擴大,依然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
據中國海關的最新統計,近兩年中國的林產品進口具有以下明顯特征:
原木進口成倍增長,膠合板進口大幅度下滑,鋸材和單板的增幅與上年持平、熱帶鋸材進口量大幅度增加,紙漿和廢紙及紙和紙板進口繼續以較大幅度增長、紙制品進口明顯下降。
出口林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家具已成為最重要的出口林產品。
長期以來,中國出口林產品一直以經濟林產品和松脂加工產品為主,木材產品出口量較少。近幾年來熏隨著林產品工業的發展和外商投資企業的迅速增加,家具和紙、紙板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量不斷增加,林產品出口結構日趨優化。到 1998年,家具出口額已急劇增加到21.9億美元,遙遙領先于其它林產品,占總出口額的比重亦上升到63.8%。
膠合板原木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國家全面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后,使木材市場原已存在的優質大徑材缺口進一步擴大,特別是膠合板用材和鋸材原木及各種裝修用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造成廢紙進口量急劇增長的主要原因,則是中國國產木漿嚴重不足,而進口廢紙要比進口木漿便宜得多。這種進口趨勢估計以后還會保持下去。為了彌補優質大徑材資源的不足,國家從1999年1月起實施新的木材進口關稅政策。目前,原木、鋸材、薪材、木片、紙漿和廢紙等的進口稅已調減到零,膠合板的進口稅亦由原來的20%調減到15%。
中國由于森林資源極度缺乏,國內林產品穴尤其是原木雪市場缺口巨大。為了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在外匯尚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即實行了原木進口政策。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原木進口規模曾一度超過1000萬立方米,約占當時全國商品材產量的1蛐5。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出口商品的不斷擴大,紙漿和紙、紙板的進口,特別是新聞紙和一些中、高檔用紙的進口量亦隨之大幅度增長。
我國現行的造紙產品平均進口關稅為20%左右,最高的為45%穴如卷煙紙雪,最低的為10%。但大量進口的一些紙種,如新聞紙、印刷書寫紙、銅版紙、牛皮卡紙和箱板紙、白紙板和瓦楞厚紙等,一般為1 2%~15%。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紙產品進口稅僅在5%~6%左右,但東南亞國家較高穴新加坡為零雪,為20%。加入WTO后,除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聞紙將受到一定的保護外,其他紙產品的關稅勢將進一步調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