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華寶齋雕版印刷、富陽傳統造紙,作為民間手工技藝,同時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名單。9月2日,“杭州華寶齋雕版印刷”申報材料正式遞交到省文化廳,“富陽傳統造紙”也將在9月5日前上報。
雕版印刷,保存完整的古老印刷術
一位著古裝的少女在刻有文字、圖像的木板上刷上油墨,然后覆上一張紙,再用刷子輕輕地一刷,印版上的圖文便清晰地轉印到了紙張上。這是雕版印刷的最生動展示。
雕版印刷是我國最早的印刷術。歷史上,杭州曾是全國著名的雕版印刷中心之一。隨著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作為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之一的雕版印刷技藝,正面臨著從業余企業稀少和技術人才幾乎斷代的窘境,再不加保護就面臨滅絕。
近年來,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專門聘請雕版印刷的老藝人,采取以師帶徒的方式,通過利用傳統雕版印刷技藝印刷古籍,使得雕版印刷得以比較完整地保留,并形成了集中展示區。日前,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顧希佳在文化村考察時,稱其浙江省造紙印刷活的博物館。
傳統造紙,完整保持了全工藝流程
富陽素有“土紙之鄉”之稱。歷史上,富春竹紙名品竟出,以其紙質柔軟、卷舒雖久而墨中不渝,不為蟲蛀的特點,享譽國內外。竹紙制造技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以當年生嫩毛竹為原料,包括制漿、造紙等72道大小工序,主要品種有元書紙、京放紙、高白、海放、花箋等近20種。顧希佳在評價富陽竹紙制造技術時,認為它“比較完整地保持了傳統造紙技術的全工藝流程”。
但是目前我市僅有湖源鄉新一、新三兩個村尚有少數槽戶生產元書紙,其產品質量由于各方面條件制約,大不如前,且傳入大多年事已高,傳統造紙技藝后繼乏人,瀕臨消亡。據了解,目前我市的傳統造紙技藝相關保護措施和機制已經啟動。
一次申報兩個項目在浙江縣市中少見
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特殊,一般主要是口頭傳播或者經驗傳播。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總體要求是申報項目要有代表性,有比較高的文化價值,并且處于瀕危狀態。
顧希佳在實地考察后說,雕版印刷和傳統造紙技藝兩個項目在浙江省都有比較高的文化價值,一次同時申報兩個項目在浙江縣市中是很少的。
同時他認為,當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文化傳承人,在重視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政府要通過設立相應的基金來保護扶持文化傳承人,加大培養后繼人才的力度,必要時應該加入社會力量。(龔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