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最大也是最后一條麥草制漿生產線——青島海王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麥草制漿生產線,近日正式關停,這意味著這個每年排放廢水達200多萬噸的污染源被徹底根除,青島市成為山東省第一個沒有草制漿生產線造紙企業的區域。
海王紙業公司位于膠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年生產紙及紙板能力為17萬噸,2005年完成銷售收入12.8億元、利稅4615萬元,是山東省重點支持發展的十大造紙企業之一。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造紙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卻不容忽視。海王紙業年用水量220萬噸,是膠南市的用水大戶;年排放廢水200多萬噸,廢水中COD排放量1300多噸,是青島市廢水重點污染源,也是山東省省控監測點。
公司原來的麥草制漿生產線,日產紙漿70噸,耗麥草300噸,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排量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造紙黑液、草制漿異味,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一直是環保部門重點監控對象。雖然公司在2000年以來累計投資1.5億元,實施了造紙污水處理工程和堿回收等環保項目,造紙廢水排放達到了國家二級排放標準,但麥草制漿能耗大、治理污染成本高等問題,仍然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麥草運輸污染城區路面、麥草制漿產生的氣味,仍然是廣大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市人大代表建議要求解決的重點環境污染問題。
膠南市環保局將治理海王公司污染問題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之一,市委、市政府也將其列入重點督察項目,由環保部門牽頭加快推進項目進度。海王公司確立了發展循環經濟,關停麥草制漿生產線、利用再生原料和商品漿擴大生產的企業發展新思路。
2005年11月中旬,關停工作邁出了第一步,麥草制漿產能和麥草耗量一次降到50%,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一半。海王紙業公司組建了專門工作班子,制訂了項目進度計劃表,技術考察、工藝設計、設備定貨、生產線改造等各項工作快速推進。麥草制漿生產線于今年1月20日徹底關停,比原計劃提前了5個多月。與此同時,一條投資4000萬元的新生產線建成投用,一期工程日產能40噸,廢紙脫墨漿開始取代傳統的麥草制漿,完成多臺紙機的技術改造,開發生產了新聞紙、建筑模板原紙和精制牛皮紙等多個新產品,大力推進原料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形成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自己不排污了,治污設備卻不能下崗。海王公司在現有設施基礎上,又投資7000萬元開始建設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于去年11月開工,今年8月將正式運行,形成日處理3萬噸生活污水的能力,到時膠南市區的部分生活污水將集中到這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