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污水治理的最后防線,污水處理廠既承擔著對工業點源污染的再次清理,也承擔著城市生活污水的最終治理。如果它也超標排放,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日前,安徽省環境保護局根據國家環保局的監察通知,對沿淮流域安徽段18家涉嫌非法排污的企業進行了核查。結果出乎意料,安徽豐原集團又有2家企業存在非法排污行為。隨后,安徽省環保局和蚌埠市環保局依據有關法規分別對豐原集團給予了相應的處罰。
非法排污依舊
今年3月,國家環保局派出檢查組,對安徽沿淮流域的污染情況進行了暗查,并對部分違法排污企業進行了檢查。4月份,國家環保局依據查明的有關數據,對安徽省環保局發出“監察通知”,要求對18家涉嫌非法排污的企業進行核查和處理。在國家環保局提供的18家涉嫌違法排污的企業名單里,豐原集團有4家企業“入圍”,并依次位列前4名,具體為:豐原生物化學股份公司有超標排污嫌疑;豐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違反“三同時”、違法生產、超標排污;豐原集團復合肥廠超標排污;蚌埠第一污水處理廠(隸屬豐原集團)有超標排污嫌疑。
根據通知要求,安徽省環保局對包括豐原集團在內的18家涉嫌違法排污的企業進行了核查。結果排除了豐原生物化學股份公司和豐原集團復合肥廠超標排污的嫌疑,但對豐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和第一污水處理廠的超標排污事實予以確認,并給予了相應處罰。據安徽省環保局監察一室的張處長介紹,對豐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的違法排污行為,蚌埠市環保局給予10萬元的罰款,安徽省環保局直接征收1月9日至3月31日的排污費90萬元,并將其每天600噸的生產量限產為300噸;對第一污水處理廠“有時超標、有時達標”的行為,責令其加強管理,并在圍墻外邊修建檢測口,便于取樣監察,同時征收3月、4月份的超標排污費。
污水處理廠也超標排污,著實讓人吃驚!5月10日記者來到蚌埠市,實地查看了第一污水處理廠。它緊鄰豐原集團,與豐原集團的相關企業有的是“肩靠肩”,有的是“隔路相望”。而它的排水口外人是難以找到的,在知情人的“點撥”下,記者才搞清它的“流程圖”:它首先通過地下涵洞把水排到蚌埠席家溝排澇站,再從排澇站排往淮河。而排澇站是個獨立的院落,看不出它和第一污水處理廠的關聯。在排澇站的排水池邊,工作人員指著距地面5米左右的涵洞說,這就是污水處理廠的排水口。記者看到,從涵洞排出的水呈黃褐色,水流湍急。一位從事多年水利工作的同志看著排水口搖頭嘆息。他告訴記者,作為城市污水治理的最后防線,污水處理廠既承擔著對工業點源污染的再次清理,也承擔著城市生活污水的最終治理。如果它也超標排放,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如此下去,淮河水要等到哪一年才能變清!
淮河水還能變清嗎?這是當地老百姓共同的憂慮。國家環保局的暗查結果也證實,他們的憂慮不是杞人憂天,淮河治污依然不容樂觀。渦河和沙穎河流域企業違法排污情況嚴重,超標排污情況較為普遍,部分排污企業存在偷排偷放問題,一些小造紙企業排污反彈。
緣何“屢查屢犯”
安徽豐原集團近幾年發展迅猛,經濟效益突出,年產值在70億元左右,是安徽省重點企業集團。但伴隨豐原集團快速成長,污染問題一直飽受詬病:2004年被中華環保世紀行的電視記者拍到“偷排暗排、超標排污”;2005年,國家環保局通報批評沿淮4省52家違法排污企業的名單中,豐原集團赫然在列;今年,豐原集團又有2家企業非法排污。明年又會如何?誰又知道呢!
在豐原集團外圍采訪期間,深受其害的當地居民把記者當成了“環保官員”,牢騷滿腹地問記者:“年年都有檢查,為什么就不能徹底解決呢?”對此,記者無言以對。但有關環保方面的人士給出了答案,“利益驅動,地方保護,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污染難以根治的三大原因。他分析說,各級環保部門的人、財、物都由同級人民政府負責,看當地“領導眼色”成為必然,而大企業、知名企業便是當地政府的“掌上明珠”,特別關照又在“情理之中”。安徽省環保局的有關同志抱怨說,基層環保部門的工作確實辛苦,壓力也大,完全依法治污還面臨著許多難題。這也許是一些污染大戶屢屢能“逢兇化吉”的深層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