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尼紙漿紙張制造商協會報道,市場的供過于求已經使國際市場價格降到 了350美元/噸,而在短短的6
個月之前,買家的出價還有550美元。
該協會主席Mansur說:“在市場出現200萬噸過剩供應以及美日經濟放慢的 情況下,今年的漿市可能會一路疲軟。”
他說,從去年11月起,世界最大紙張消費市場——美國經濟的突然急速降溫 使紙張需求答復減少,結果也影響到了造紙的主要原材料——紙漿的價格。
Mansur說:“市場的蕭條當然會影響印尼制獎上的現金流入,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金光和小葉(Riau)。”
他還說,更糟糕的是,由于印尼每年的紙漿產量為500萬噸,僅占2%的世界 市場份額,因此印尼制造商在討價還價中還處在劣勢:“印尼的紙漿出口商絕大
多數時候是價格的接受者,這毫不奇怪。”
而且,據Mansur說,自1997年經濟危機之后,印尼本國的市場就已經崩潰, 人均紙張消費量從17千克(已經處在世界最低行列)講到了現在的8千克。
不過,該協會相信,紙漿的下降周期不會持續數年。
Mansur說,供應過剩很可能會促使市場自律,控制產量的擴大,最多2-3 年,紙漿業就會走出蕭條。
他強調說,印尼的紙漿制造商比起生產軟木漿的歐美競爭對手來說有一個相 對優勢,那就是印尼的林木7-8年就可成材供采伐,而歐美那些軟木樹種則需要
30年。
|